第20部分(第3/4 頁)
效果自然也比不上趙氏了。
既然人都來齊了,孃家和婆家人帶了菜肉過來,周琳就想著中午吃鍋子算了。她到灶房裡把頭天集上買的大骨頭拿出來,拿了洗乾淨的石頭砸裂,加了水放了蔥姜調料在在新鍋裡燉上。不大一會兒鍋裡就飄出了一股誘人的香味,引起一院子人都看了過去。
年紀最小的蔣福亮已經蹲在鍋前流起了口水,迫不及待地問周琳,“嫂子,你放了什麼這麼香?中午是不是就吃這個?什麼時候能吃啊?”蔣家其他人也不太清楚,莫非是要燉個湯水?那要吃什麼菜呢。
趙氏呵呵一笑,解釋了起來,“這是二丫在家裡的時候搗鼓出來的,說是什麼鍋子,聽人說是府城裡人的吃法。不過做起來也簡單方便,用大骨頭熬了湯,再洗了蔬菜,切了肉片放進去涮一涮就能吃了。要是等下了雪,一家子圍著爐子吃鍋子就更合適了,吃完渾身都暖洋洋的。”
聽了趙氏的話,大家都想嚐嚐這傳說中府城的人吃的新鮮菜式,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滋味。為了能儘快吃上鍋子,蔣家人都開始跟著周琳和趙氏一起洗菜,切肉,切蘿蔔,忙得熱火朝天。吳春華還一直打聽具體的做法,不知道做些什麼打算。
等到周琳說湯好了的時候,望眼欲穿的一群人立馬開始往裡下東西,七手八腳的下了一鍋,周琳趕緊勸住,“別放這麼多,一樣一樣的放,先放菌菇和肉,再放蔬菜粉條。”喊了好幾遍才勉強維持住了秩序,可是之前下的一鍋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能撈出來了,只能耐心等著。
菇類熟的比較慢,肉片和蔬菜很快就能吃了,這會兒也顧不得長幼老少了,一雙雙筷子飛快的揮舞,鍋裡的東西吃完了又放,一鍋又一鍋,最後每個人都吃了個肚皮滾圓。
“就是有點費東西,不過冬天偶爾吃上一頓也挺好。”陳氏看著洗的那麼多菜,還有一捆子粉條,兩斤肉都吃得乾乾淨淨,有點心疼,雖然味道確實好,要是經常這麼吃可吃不起。不過等到冬天裡,倒可以抽空一家子圍著爐子熱熱鬧鬧吃上一次。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隔了一天,蔣大家搬家,撩完鍋底做的暖房飯居然也是鍋子。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吳春華用砂子開的鍋還是別的,周琳覺得這鍋子吃著味道總有點怪怪的。吳春華倒是一點也不尷尬,還高興地很,自覺很有面子。
看大家都很喜歡這種味道,周琳有了一個想法,光靠福生賣木雕,又慢賺錢又不多,還不如她做了骨湯麻辣燙去鎮上賣。需要的工具也簡單,一個笊籬,一個爐子,一罐子麻醬以及蔥姜等作料。早上早點去,現買了骨頭現熬底料,等街上人多了,湯底也熬好了。
不過骨湯麻辣燙在這裡雖然新鮮,但是也容易被人複製,只要是做吃食的,多嚐嚐多試試,要不了多久就能琢磨出來其中的門道。
不過周琳倒是沒打算長久賣這個,她就打算佔個先機賣一段時間,攢夠了錢他們還是要開鋪子的。開了鋪子做了東西打上店裡的記號,做出口碑來就不怕了,再說福生的手藝也不容易被人學去。
☆、第37章 入V三合一大章
做麻辣燙需要不少蔬菜和粉條,這其實是個問題。要是春夏時節; 自然有吃不完的菜; 現在可吃的菜就少多了; 只有白菜、蘿蔔、冬葵這樣耐寒的蔬菜。不過她意外地在蔣家的菜園子裡發現了菠菜; 還有籬笆上的一大叢胭脂菜; 都是適合做麻辣燙的葉子菜。
吃麻辣燙還有一樣必不可少的就是丸子了,她做了蘿蔔丸子、冬葵丸子和菠菜丸子三種素丸子,又買了幾條魚; 做了一簸箕魚丸。牛肉丸就無能為力了; 在這裡想要殺牛; 對不起; 縣老爺會請你吃牢飯; 打板子的。
等到了鎮上,周琳和福生先去買了熬湯的大骨頭; 又買了一籃子豬血,沒有鴨血; 就拿豬血代替吧。他們兩個找到酒鋪的王小哥借了水把骨頭洗淨敲碎; 升起爐子就燉了起來。燉湯這個功夫,周琳又吩咐福生去買了粉條和豆腐、豆皮還有幾截藕。錢像流水一樣花了出去; 掏錢的福生感覺肉都是疼的。
等東西買齊全了; 福生把擺放蔬菜的木架子放好; 又把一張條桌和兩個條凳擺好,就在旁邊擺開了自己的攤子。把木雕擺放好,福生就和媳婦一起備菜了; 蔬菜在家的時候都洗淨了才帶來,只需要按種類一格一格擺到架子上就行了。但是豬血、豆腐和藕都要現切了,切好之後和蔬菜一起擺了上去。本來周琳準備的還有豆芽菜,可惜剛生上,還得過兩天才能吃。
忙忙碌碌,等到太陽一竿高的時候終於收拾利落了,剩下的就等著湯好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