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並有大批內衛把守,避免萬一宮變,妃嬪們遭殃。
此刻,各殿燈火通明,眾宮主位與其他妃嬪無人安睡。這一夜如此漫長,她們集在一起,不時在殿內走動,探一眼外面的夜空,聽宮人從外面打探回來的訊息。
很微妙的,雖然她們背後的家族立場各異,但發自本心而言,沒有誰希望捲入政變中,所以都希望太后能頂住宮變。
陛下稱病這段時日,後宮可謂是經歷了史上最寧靜,最平和的日子——沒有爭寵,沒有獻媚,沒有那些鶯鶯燕燕的較勁兒。陶淑妃和沈賢妃代理著六宮,錢昭儀管著帳,眾人相安無事,都快忘記了從前站在皇后或貴妃身邊,你來我往的那些腥風血雨了。
這樣想想,皇帝不露面,其實也挺好。
後宮惶惶然等著前朝的訊息,大批內衛守在延英殿前,宮女內侍也垂頭靜立。
所有人都困到了極致,腦中渾渾噩噩。
延英殿外掌起的燈,照亮了石階下跪著的群臣,一個個影子模糊成一片魑魅魍魎。像這樣寂靜無聲地跪在大殿前,這般的場景上一次發生,還是十多年前先帝駕崩的時候,百官等在殿外候旨了。
何容琛與他們僵持著,已經有數個時辰。
她眉目間似已是倦極,眼角旁的蝴蝶疤上,貓眼碧寶石在燈火下偶爾閃爍光澤,在這幽冥寂寂的夜裡,好似星火不滅,靜靜地守護。
逐漸天際的啟明星亮了,宮中的報更聲準時響起,寅時三刻。
再過得一刻,就到了上朝的時辰,長安城門也要開啟。
晨星稀疏,天色泛藍,長安城內已經開始有了窸窣的人聲。
“咚——”
宮中卯時的鐘聲,響徹天地的一剎那,長安城九大城門緩緩開啟,門軸的吱呀厚響緩緩傳蕩在城巷中,等候出城和入城的人們憑著路引紙在門口登記。
遠處傳來了篤篤的馬蹄聲,紛亂眾多。馬蹄疾馳,聲音由遠及近,很快到了城門前。
“快!”穿著黑色風袍、戴著風帽,面容冷峻的高大男子,騎在馬上,遞出了一疊路引。他的身後幾十人的馬隊穿城門而過,風袍帶起的凜冽之風,吹起了周圍路人的粗麻衣襬。
——不知是哪家大戶,這樣氣派且肅然。
。
卯時的鐘聲撞響,在長安城內迴盪,眾臣跪等了一夜,延英殿依然沒有要開啟的跡象。宮人依然垂首靜待,何太后擋在臺階上居高臨下看著他們。
吏部侍郎安旭沉住氣跪著,他知道這樣的僵持不會太久。卯時是往日上朝的日子,即便天子稱病不朝,他卯時不起,辰時呢?巳時呢?總該要醒來了。
東方隱隱泛白,霞光如水籠罩著皇宮,延英殿外的燈次第熄滅。
有大臣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一夜已過,是該得到延英殿內的訊息了。曙光微曦,朝陽徐徐升起,那一線金光徹底點亮了天地。
距離卯時又過了半個時辰,終於是按捺不住,人群中有人朗聲道:“一夜已過,還望太后允許臣等……入宮謁見陛下。”
宣寧侯尚未回來,京師戍衛還在宮外,何容琛平靜道:“陛下沉痾纏身,起得晚,眼下不能打擾。眾愛卿若睏倦,亦可先回府等候。”
她再拖延,群臣不是傻子,忍了一夜的託辭,是不可能再忍耐了。
也不知是誰率先在人群中大喊:“既然太后娘娘百般拖延,不允許我等探望陛下,臣等唯有觸門以明志——蒼天厚土,明鑑忠志!”
語畢,兩位大臣口中喊著明志,往延英殿衝去!
見他們帶頭衝向延英殿,其他大臣也被帶動,紛紛跟著起身,上百名文官武將如洪流衝潰砥柱,衝開了擋在臺階前的宮女宦官,奔向了延英殿!
“蒼天厚土,明鑑忠志!”
更多的內侍和內衛上前來阻攔,然而面對百人的衝勢,他們的攔截潰不成堤。
混亂中,何容琛沒有後退一步,如一尊石像擋住延英殿。倘若此時在宮女內衛的護擁下離開還來得及,然而她依然站在那裡。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
她曾經無比深刻清晰地明白,她的一生,必將埋葬在這高牆深闈之內。
然而此時,天際微微騰亮的朝霞,絢麗的紅雲,卻讓她有些恍惚。
——並沒有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埋葬。
還會有人站在巍峨的宮牆上,遠遠目送馬車運走她的靈樞,離開這座囚禁她一生的皇宮嗎?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