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1/4 頁)
這話雖然沒有明言,但殿中眾人都能聽得出元化帝的意思。
多半新政是要開始了。
今日殿中錢卓然突然奏言戶部稅入之事,實際應當是元化帝的意思。
即便心中猜測到這一層,但現在見著事情一步一步往稅改方向而去,守舊派的一眾官員自然也是心中有些憋悶。
“陛下,微臣懇請吾皇三思。”
那位鴻臚寺官員依然叩首奏言。
“好了!”
看著那人如此不識趣,元化帝蕭穆言自然是沒有耐心聽他多說的,聲音低沉地道:“此事不必再議。”
“陛下!”
那官員面帶沉痛地疾呼一聲,隨即又道:“微臣雖官職低微,但卻不忍見我華朝數十年基業毀於一旦,不願見我朝舊制規矩崩壞。”
說到這裡,那官員深吸一口氣,面帶悲慟地道:“若是陛下執意如此,微臣只得死諫,方才不負吾皇聖恩。”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面色一變。
死諫?
這位鴻臚寺官員不過乃是一未入流的五品小官,今日怎麼這般大膽敢於太和殿上如此。
元化帝新君即位不久,正是立威之時,那人竟然敢如此在殿上如此說話,實在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雖然歷史上有不少言官冒死進諫,甚至一頭撞死在朝堂之上。
但大多都或是帝王昏庸無道,或為人所矇蔽,聽不進忠臣良言,方才會出現如此情況。
而如今的情況顯然並非如此。
元化帝雖然即位不久,但為政勤勉,比之先前的順德帝亦是不差什麼。
即便現在有意新政,也是為了大局考量,實在不存在什麼地方需得官員們做到冒死進諫的地步。
不僅殿內的官員們都神色皆變,就是元化帝此刻也是面沉如水,眼中甚至還帶著幾分寒意。
要知道方才那話,其實已經算是在威脅元化帝了。
畢竟若是有官員為了進諫死在了這朝堂之上,那麼元化帝這一朝必然是要出名的,更是會在史書上留下極為濃墨的一筆。
元化帝在今後的史書上自然是留下不進良言、逼死朝臣的罵名。
而敢於死諫的一般都是名流青史,成為忠臣賢良,敢於直言的典範。
殿內眾人都是知曉其中關竅,都是不敢多言,瞬間整個太和殿內陷入了讓人窒息的靜謐之中。
“哦?死諫?”
這時,元化帝突然聲音清冷地道:“朕還從未見過,今日倒是能一觀了。”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要知道歷來以明君為目標的帝王,都是極為愛惜羽毛的,生怕有個什麼事掩住了自己的政績,不得在史書上有個好名聲。
元化帝雖然是少年天子,但滿朝官員都知道這位年輕的帝王一心乃是想要名垂青史。
現在卻不想改變了主意,變得不顧名聲起來?
那位鴻臚寺官員顯然也沒有想到元化帝會如此說,當下也是愣住了。
但在眾人的注視中,那官員也只是片刻便反應過來,隨即目色一緊,向著元化帝叩首道:“微臣與陛下道別。”
言罷,便往左側的柱子上撞了過去……
第145章 第145章:龍顏大怒
太和殿內一應裝飾皆華貴非常; 處處彰顯著皇家的風範。
殿內的柱子用料乃是大理石。
為了看著氣派,石柱外面都貼了一層薄薄的金片。
每每大朝會時,一眾官員們到此參拜帝王、奏事進言; 站在這奢華恢弘的大殿之上,都能有一種天子威重的感覺。
然而; 就在今日; 卻有一官員血灑太和殿。
這人便是鴻臚寺的五品官員郭槐。
郭槐乃是寒門出身,好容易考中了進士; 在京中熬了十多年,直到如今卻是已經年近五十,也不過只是鴻臚寺一名五品小官。
在朝廷各部之中,鴻臚寺像來是個冷衙門,沒有什麼實權。
而郭槐身為鴻臚寺的官員; 品階又不高; 在雍京這個處處是權貴的地方,更是默默無名。
但是,卻就是這個郭槐; 居然當著滿朝文武,一再反駁戶部左侍郎錢卓然所言稅改之事。
更是多番執拗的進言元化帝,拿著祖宗規矩的名頭; 以死相迫元化帝改變主意; 阻攔稅改之事。
最後在元化帝跟文武百官的面前; 這郭槐還是一頭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