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陶宣守著家裡。
沒多久,敵人打入城中,城中百姓死傷無數,紛紛投到陶家尋求庇護。陶宣將人收進宅中護著,直到敵人來叩門。
陶家在此地極有名望,對方指揮官讓陶宣出來投誠,幫他們鎮壓民間反抗。陶宣自是不允。如果只是一人,陶宣一身武藝是不怕的,但對方槍械先進,又拿滿屋子的人命做要挾,他也沒了辦法。守著滿院的百姓與敵人僵持了兩日,差一點就想出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忽然有人給那指揮官送了件禮物,當著眾人的面,拿出來一個木匣子。
匣子裡裝的什麼沒看見,但陶宣卻是認出,那匣子,是管事家的女兒做的。
送禮之人臨走,又往陶宅多看了兩眼。陶宣心領神會,便按捺下了衝動,想著法子又拖延到了晚上。
“然後呢?”眾人好奇問。
“然後,就是你們爺爺我出場啦。”
譚爺爺哈哈笑,“那管事的女兒機靈,看那麼多人進到陶家,就知不妙,提前溜走找我搬救兵啦。我那時候在臨縣拉了支隊伍,譚陶兩家是故交,她當然第一時間來找我。那圍著陶家士兵看著多,其實只是一小股,大部隊都拉出去打仗了,我帶著弟兄們偷偷從暗道裡摸進城,裡應外合,將那幾十人都幹掉了。之後就趕緊轉移。”
“後來,我們都投了軍,去了不同的地方。再見面他就不停在做匣子了。聽說,是那管事女兒說,如若不能把匣子做得比她好,她就不嫁。”
譚爺爺再次指著陶洛拿來的那個匣子:“此後一別再未見面。看這做工,手藝已經很好了,你奶奶應該就是那管事的女兒了吧。”
陶洛捂臉,難怪家裡囤了兩屋子的木匣子,想來,奶奶故去後,爺爺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悼念他的愛情吧。
譚陶兩家有故陶洛是早就知道的,卻沒想到兩個陶竟然真的是一個。而且這段友誼還持續到民國之後。中間雖然因為戰亂斷了聯絡幾十年,卻在她和譚暮青身上又接回去了。
中午在譚家吃了一頓午飯,譚爺爺認出了故人之後,心情舒暢,連養生午覺也不睡了,拉著陶洛下棋。
陶洛琴棋書畫雖然都會,在棋藝一道上卻並不擅長,下了兩盤,兩盤都勉力支撐下還是輸了几子。這也很正常。書畫是古人日常使用,一般不會比現代人差,而棋藝,說到底不過是運算推理,只有隨著時光進步的份,不會因為她來自古代就佔了優勢。
譚爺爺慢悠悠地將棋子收回盒中,又攏上棋盤,才道:“聽說,你要給二小子投資拍戲?”二小子就是譚暮青二堂哥,那位想當導演的譚慶餘。
陶洛坦然承認:“是。譚爺爺您沒意見吧?”
譚爺爺捻起一粒棋子,輕輕放入陶洛手中,鬆開手時,棋子四分五裂。
陶洛一怔,這是什麼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陶琛:去譚家,還送禮物?(→_→)
陶洛:(⊙…⊙)
譚暮青:o(*≧▽≦)o
第54章 承諾
譚家老爺子收回手; 眼神卻留在裂開的棋子碎片上,微不可覺地嘆了口氣; 才淡淡問道:“你覺得,我這手如何?”
今天的天氣不錯; 雖是冬天; 卻是無風無雪; 還出了太陽。幾許暖陽透過落地窗射進屋內; 落在碎裂的棋子上,反射出幾道刺眼的光芒。
棋子是玻璃燒製,硬度比之一般的石頭要高得多,輕輕一捏就將其捏碎; 以陶洛原本所處的環境,這隻能算是最普通的內家武者水準; 但在武道沒落的現在……陶洛眼神清澈,吐出兩字:“尚可。”
“呵呵,尚可啊……”譚爺爺扯了扯嘴角; “世事變遷,譚家的武學已經失傳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你陶家還留下多少。看你的口氣,只怕要比我譚家要好上一些。”
陶洛沉默不語。如果沒有她,陶家的武學傳承; 比譚家還要不如。
武學一道,往往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偶爾出個驚才絕豔之人創出不世之功法,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傳人; 經常過上幾代便淪於平庸了。那些能夠長久傳承的門派和世家,哪一個不是如此。如若不是靠著家族興旺或廣收門徒,於幾代之內出個中興之才,沒落就會成為必然。
此中道理,並不深奧。前段時間她看某位金姓學者的武俠鉅著,從《天龍》到《雕兒》三部曲,循的就是這個規則。每一部作品裡的主角在其生活的時代都是武林頂尖,但與前一個時代的比,卻是遠遠不如。
華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