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糯米的產量小,又擇地方,所以比起普通大米價格要貴了幾成。
辛湖做的年糕有幾種口味的,一種鹹味,加了蔥花和鹽,可以油炸,也可以火烤,熟了就直接吃了。還可以放在鍋裡慢慢煎,快熟時放入雞蛋液,煎成了一大塊餅裝,味道也非常好。再就是原味的,什麼也不放,吃的時候,再加鹽又或者糖都行,看各人的喜好了。
不過,在搗餈粑的時候,辛湖拿了一個大,開始做小糯米粑粑,和做包子一樣的方法,在糯米糰里加入事先磨好的芝麻花生粉,又或者紅豆,綠豆沙,加上糖等等。
這種小的,是靠手捏的,有包了芝麻的,有包了紅豆沙的等等。
“這是什麼?”大寶等人圍在一邊問。
“很好吃的。你們等著啊,馬上開油鍋了。”辛湖笑道,想起去年在涼平炸麻花的事來,不禁有些後悔沒有事先多發些面。正好一鍋炸了。
炸好的糯米粑粑,又松又軟,但因為是糯米做的,吃起來又有些粘乎乎的,非常美味,好吃得大寶顧不得燙,每種口味都各嚐了一個,還叫著:“芝麻花生的最好吃。我再吃一個。”
辛湖連忙阻止他,說:“不能吃太多。糯米不好消化。積了食傷胃。你去吃杯山楂茶,然後去外面轉幾圈,消食。”
“哦。”大寶只得放下,不甘心的在灶房裡轉了一圈,出去消食了。
“我看啦,給大寶娶媳婦兒,一定要選個廚藝好的。”平兒笑道。
“就是,就他這個貪嘴樣,娶個好廚藝的,保證能把他治得伏伏貼貼的。”大郎也笑起來了。
家裡有辛湖這個好廚藝的人,他們兄弟幾個,在吃食方面都是專家,一個比一個會吃,一個比一個愛吃。
這個年,過得十分豐盛,辛湖做了不少好吃的,點心,菜式等等,是他們一家人,過得最豐盛最熱鬧的一個年了。而且為了祭拜先人們,辛湖還特意做了不少貢品。
這一年的大年三十,陳家兄弟幾個人,終於能好好的祭拜祖先了。先人們的墳頭上也終於有了香火,大郎帶著幾個弟弟,每個墳頭都擺好了酒菜蔬果及一應點心,認認真真的行了禮,磕了頭,才回家。
完成了這個心願,大郎的心情都格外好。
正月初,等不到天氣變好,大郎與大寶三兄弟就出發回京了,他們得趕在二月前進京,平兒得在二月初參加大考。
兄弟四人,騎著馬,只帶著兩位管事,快馬加鞭,先行一步了。後頭的人,馬車等等,都得等到天氣暖和後,跟著辛湖一起進京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終於出了一天太陽,沒下雨。但是,這天都快熱死人了。
第223章 上任去
兄弟四人; 只帶了兩個隨從; 也沒帶什麼行李; 四人又是快馬,一路不停歇的; 只花了十多天就到達京城了。回家安頓下來後; 大郎就先去謝大人家,一來給他拜年; 二來也和他談些事情。然後; 他又去了幾家相好的人家走動了一下。
至於平兒所說的那戶人家; 姓關。謝大人完全不認識。但小石頭的爹孃; 居然和關家有點交情,朱相公謀了個不入流的小官做了幾年,現在也往上升了升; 變成了個正經的七品小官。
朱大人這些年對妻子十分好; 時間長了; 張嬸嬸也就原諒他了。兩口子日子過的十分恩愛,朱大人很多事情都會和張嬸嬸商量。這真是臨到老了; 兩人反而越來越甜蜜了。
這夫妻倆一聽說到關家; 張嬸嬸就笑道:“大郎; 關家家風還是很不錯的。”
“這麼說,您還蠻瞭解他們家的啊。”大郎興奮的問。
“我們家和關家有些往來; 說來話長,關家和小石頭爹有點交情。這幾年,我們兩家也有些走動。”張嬸嬸說。
“這麼說; 關家的姑娘性子如何,您是清楚的嘍?”平兒連忙問。
“不錯。關家這一代的也就四個孩子,二男二女,大女兒早就嫁了,大兒子和小石頭,平兒都是同窗,二女兒今年十七歲了,還有個十二三歲的小兒子。關家家世清白,就是日子過得較為清苦一些。我其實也聽小石頭說了一耳朵的。正想找機會問問你和阿湖呢。”張嬸嬸說。
原來,朱家現在也在幫小石頭尋親事,小石頭有父有母,家世也不算太差,自己又有才華,也算是很搶手的女婿人選。但是朱大人與張嬸嬸兩夫妻,卻也不想讓兒子娶個不喜歡的妻子。就怕他們夫妻不和睦。
他們是吃過這種苦的人,就想著讓兒子自己相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