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到水裡,我會游泳,但我沒救美馨。是我害了美馨。這件事我本以為過去了,沒想到這幾天又有人給我送了兩封匿名信,還打了一次匿名電話,要到公安局去揭發我。姍姍,我怕是沒有活路了……
姍姍的插話:“顏妤知道這件事嗎?”
麥迪的答話:“她知道。”
“什麼時候知道的?”
“事後我就告訴她了,實際*知道所有的情節。”
錄音到此結束。
顏妤再一次跳起來,對著警察湯和梅喊叫道:“不不,我不知道,這是麥迪臨死要咬我一口!”
又轉向姍姍。
“你這個陰險的女人,你為什麼要問他那些話,為什麼要錄音?”
姍姍平靜地回答:“為了證明你犯有包庇罪。”
“他為什麼要告訴你?為什麼要告訴你呀?”顏妤的叫聲中已經帶了哭腔。
“因為他始終覺得那兩封匿名信是你搞的。”
“你接著講吓去,”湯對姍姍說。
“後來他又喝了好多酒……再後來他說口渴,耍喝飲料,我就給他倒了一杯可口可樂。當然,我給他在可口可樂裡放了些興奮劑。”
湯糾正姍姍:“不是興奮劑,是迷幻劑。”
姍姍又糾正湯:“是迷幻劑,但又叫興奮劑,深圳有人從香港弄來這些玩藝兒。我和麥迪在深圳時也用過,只是玩玩。這東西使人興奮,我們上床前經常服用,也經常用這東西解酒。那天晚上是為了給他醒醒酒,我看他喝的太多了。”
“後來呢?”
“他喝完可口可樂就走了……再後來,我就聽到了他自殺的訊息。”
湯又問: “你不認為你對他的死負有一定的責任嗎?”
“也許有點責任,如果那天我能把他留在我這裡過夜,也許就不會發生那種事了。可是,這又由不得我,他不肯……”
“不!”顏妤又在歇斯底里地喊:“你有責任,你對麥迪搞了藥物謀殺!”
“藥物謀殺?”姍姍莫名其妙。“麥迪不是自殺嗎?”
這時候梅說:“姍姍,從女人的角度講,你也應該對麥迪的死負責。原因有二:一是你不經過麥迪同意突然來到東北,這是你用自己的辦法逼麥迪,給他增加了心理壓力。二是麥迪的死是綜合因素,顏妤的匿名信和達衛平的匿名電話都起作用,你也在他往死路上走的時候推了他一把。你給他服用的興奮劑對他的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顏妤趕緊幫腔。“對對,她有謀殺麥迪的動機……”
姍姍說:“什麼動機?”
顏妤說:“麥迪長期的欺騙必然使你產生仇恨……”
姍姍說:“我不認為自己應該負法律責任。”
湯又問姍姍:“麥迪出事後你為什麼不走,為什麼不躲起來?”
姍姍奇怪地一笑。
“我為什麼要走,這不是我的家嗎?不是麥迪為我買的房子嗎?麥迪死了,雖然他有兩個妻子,但一個妻子要因為包庇罪進監獄了,他沒有別的親人,難道不應該由我這個妻子代替他沒出世的孩子出面來繼承他的所有遺產嗎……”
“你個小狐狸精,竟然還打他的遺產主意……”顏妤這一次要撲上去和姍姍撕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風度。但被梅拉開了。
“讓法庭對你們做出公正的判決吧!”
法院終於正式開庭審理麥迪死亡案了。
因為這是一樁情節特殊的案件,司法機關的辦案人員都沒有接觸過此類案件。案情中很多地方涉及到中國現代刑法所沒有涉及到或者沒有明確規定的邊緣問題,很難用現有法律進行量刑。
所從,從公安局預審到檢察院,從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這一系列法律訴訟程式用的時間比一般的刑事案件用的時間要長。
法院接手案件後,曾就審理方式也有過爭議。有人認為可以公開審理,因為雖然案情特殊,但從案件的性質看仍然是屬於一般的刑事案。也有人認為這案件中涉及個人隱私,不應該公開審理。
最後法庭徵求達衛平、顏妤和姍姍三個被告的意見,出乎意料的是,這三個當事人竟然都同意公開審理。
開庭那天,來的人意想不到的多,可以容納三百人的審判法庭裡已經人滿為患了,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
報社、電臺和電視臺等新聞單位來了不少記者,因為社會上關於麥迪死亡案的小道訊息已經炒得紛紛揚揚,捕風捉影,添油加醋,弄得越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