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部分(第2/4 頁)
英帝國和對大清帝國的忠誠之間保持平衡?他贏得了清政府的信任,同時則失掉了英政府的信任。1885年,英國政府因為欣賞赫德調停中法戰爭的外交能力,打算請他出任英國駐中國、朝鮮全權大使,這麼光榮的任務,赫德竟拒絕了!不但如此,隨著列強在華爭奪權益的升級,赫德越來越對德、俄,甚至對英國的侵華政策表示不滿。倫敦外交部對他的表現表示擔憂,對他的愛國忠心也開始懷疑,所以這個騎牆者最終還是被英國所拋棄……”
!#
第6章 他不是
第6章他不是求月票!
赫德,聽了這麼多關於赫德的故事,李子誠卻是在心下感嘆一下,無論怎麼說,赫德都是英國人,赫德控制中國海關,有損中國主權。他本人是不平等條約關係的實踐者,這一點毫無疑義。也許在另一方面,赫德卻以客卿的身份,儘量在其可能的範圍內對內主張改革,對外多次表達對中國立場的支援,又是值得肯定的。但後一點顯然屬於大是大非之下的次要層面。因為這些意見的表達多半是在無損英國重大利益的情況下做出的。
嗯!也許用那麼一句話來形容比較,特定的歷史條件,特定的人物,給後人留下難以定論的遺產。
此時陳瀾生對赫德的推崇,多少總讓李子誠覺得的有些反感,於是便直接說道。
“也許是為了私利,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海關的工資是按業績提成的,赫德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中國被瓜分了,統一的海關不復存在,赫德的經濟利益將會受損。”
“總理,赫德固然是外國人不假,但看待問題、看待人,咱們要從各個方面去看,不能一葉遮目,不能只看到他是一個外國人!”
對於總理的說法,陳瀾生顯然有些不太認同。
“赫德固然在乎自己的經濟利益,他拒絕出任駐華大使,他的理想是把中國經營為亞洲經濟大國!再說了,列強瓜分中國,赫德更應該能混水摸魚呢。事實,即使在赫德死後,他的繼任,同樣是英國人的安格聯也並沒有因為武昌起義的爆發產生的內亂而中飽私囊。與當時很多中國官員比較起來,這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品質。”
“既然如此難能可貴,那為什麼咱們還要去免除他的職務?”
微笑著,李子誠從陳瀾生的話中引出了自己的疑問,現在還不是動總稅務司的時候。
“因為安格聯不是赫德!”
陳瀾生的話在李子誠的耳邊響起。
“從個人品德來講,赫德除了貪錢,還貪權,但至少其還站在中國的立場,以中國的利益為重是必須遵守的正確原則!5年年,他和英國公使威妥瑪向清廷提出許多改制強國的建議,他曾指出:“如果政策改變了,中國可以成為各國的領袖;如果政策不改變,它將變成各國的奴僕。”不過這些建議要到30年以後才引起中國改良派的共鳴。”
語間帶著一絲嘲諷之意,臨了可在大清的鏡子中,赫德好歹是個好官員;又補充道。
“也正歷如此,赫德才會成為爹不親孃不愛的角色,在我看來,赫德怎麼著也是英國那邊的。而在當時的英國人眼裡,赫德好像又是中國這邊的。可這個人,在大清的鏡子中,赫德好歹是個好官員,即使赫德對大清的忠誠是有限的,但他至少是敬業的。這就夠了。可安格聯卻完全不同!”
望著總理,陳瀾生強調道。
“在赫德將近離任時,他本來準備讓他的妻舅裴式楷來接他的班;並早在年就精心設定副總稅務司一職;由裴式楷擔任這個重要職務。七年前赫德因病請假回英國時;奏請清政府任命裴式楷代理總稅務司。但英國政府卻因裴式楷已60多歲以及其他一些考慮;沒有聽從赫德的安排。英國政府透過駐華公使;示意清廷於引年月改任安格聯為副總稅務司;署理總稅務司職務。赫德遠在英國;病入膏育;無力改變這一任命。而且安格聯本來也是赫德的親信;因此轉而採取支援態度;給安格聯去信祝賀;並指導他如何隱晦;但卻必須堅定地完成總稅務司的任務。事實,安格聯卻遠不能勝任總稅務司這一職務,至少在維護中國利益面,其絕不適合出任這一職務,從安格聯就任總稅務司一職開始,其一其幹了兩件“大事”!”
兩件“大事”?陳瀾生的話引起了李子誠的好奇,於是便放下茶杯注意聽著那兩件“大事”。
“在辛亥革命前;海關稅款雖已被用作債賠各款的抵押;但仍由各地海關監督及其屬下的銀號負責收存保管;並按清廷戶部財政部的指示辦理撥付。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