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4/4 頁)
不能得到官職,在這種情況下,得到達官貴人的賞識,就成了想要高排名的一種選擇。
於是乎,今年行卷計程車子們也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什麼路子都試了。家裡有關係的自然最好,沒關係的就想辦法在京中弄出極大的名聲來,不是有什麼驚世駭俗之言,就是有什麼出眾的本事。
劉祁的曾外祖父是吏部正在養病的尚書,又是當朝的皇子,有心人自然也少不了向他行卷。方孝庭為了讓他結交士子,也讓他不要日日都來方府,隔三差五去一次就行,所以劉祁每天從宮中前往禮部的路上,總是有不少早就等候著計程車子攔住他的行駕,遞上自己最得意、最具代表性的文集。
劉祁是個再認真不過的性子,遞給他的“行卷”,哪怕熬得再晚,也仔仔細細的看完,然後做出批覆,命禮部的差吏給人送回去。
如此一來,這一屆等著禮部試計程車子們都知道這位殿下是個好說話的,行卷更是遞的接連不停,劉祁初來還新鮮,後來天天這樣也是叫苦不迭,連抓了檔庫裡蔣文書前來幫忙一起閱看,才算是堪堪應付的過來。
一半是為了拍馬屁,一半是劉祁確實有真才實學,他的才名也就漸漸傳到了市井坊間。
劉祁所學確實紮實,經史著作,都精通要領,只是往日在宮中,名聲不顯,現在被學子們這麼一傳,即使開過年他才是個十五歲的少年,可“賢明”的名頭已經傳出去了。
加之能過了鄉試和推舉進“禮部試”的,都是學問不錯計程車子,劉祁根據眾人所投的行卷,閒暇時在禮部接觸了幾個年輕人,還真找到了兩位有才華又有膽氣計程車子。
這兩人是同鄉,一同從柳州來京中參加禮部試,其中一人善賦,名曰孔清,一人善詩,名曰韓元林,兩人行卷以詩賦詠胸懷和抱負,直敘自己的政見,寫的頗有見地,就連方孝庭都覺得在同齡人中,有這樣的見地已經很了不起了。
兩人又是當地書院的佼佼者,有山長的推薦,更是讓劉祁滿意。
最主要的是,這兩人知道方孝庭對他們看不上眼,其他人的關係也很難攀上,抱緊了劉祁的大腿已經誓死效忠,劉祁如今在宮外如果失了方家的幫助,簡直就猶如瞎子聾子一般,現在有這兩個人,至少街頭巷尾的小道訊息,最近京中的一些風聞,也有了自己瞭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