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頁)
寒門潦倒,書院凋敝,那是因為寒門學子出頭無門,鄉野間情願讓孩子去學手藝也不願他們去讀書……
但追根究底,還是權貴們希望把持著“科舉取士”的上升之路。
至於蓄水屯田,侵佔良田,這種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每年都用雷霆手段懲治一波,但治標不治本,所謂惡霸無賴都是這些大族的爪牙,砍了一波又生一波,除非徹底撕破臉,否則也是個痼疾。
宴請大臣、熱鬧歡慶的場面說這個,該說這些外放的年輕臣子們是“一腔熱血”急著出頭呢,還是當官當傻了一點都不明白人情世故?
看著有幾個郡望在這些“告狀”的官員轄管之地的元老宿臣們臉色已經隱隱有些發黑,劉未擔憂這些年輕人出了這道宮門就被料理在哪條偏僻的巷子裡,只能佯裝頭疼地拿出幾個兒子來打斷他們的“滔滔不絕”。
“朕想起來,剛剛還有人通報老大暈了過去,朕得派人再去看看……”
說罷,給了岱山一個眼色。
可憐岱山剛剛因為這個被敲打,皇帝眼睛一眨又變了主意,岱山只能在心中暗歎一聲伴君如伴虎,乖乖地出去吩咐。
這原本只是劉未的託詞,但也許是他之前過於和藹放大了不少朝臣的膽子,再加上已經酒過三巡都喝的有些薰染,竟有膽肥的官員居然就在席間站了起來,直言上諫。
“陛下,既然說到幾位皇子的事情,臣也要說上幾句。我代國皇子人數稀少,僅有三位,陛下應雨露均霑,多多留下後嗣才是!陛下雖春秋鼎盛,但儲君事關社稷,不可長期空懸。大皇子已有十五歲了,一沒有成婚,二沒有就藩,若說陛下有意讓大皇子為儲,也該早作考慮。二皇子與大皇子只差一歲,兩位殿下比鄰而居,明爭暗鬥……”
說話的是御史臺的御史中丞。
“放肆!你竟敢窺探禁中之事!”
劉未臉色黑的不能更黑,一聲疾喝立刻脫口而出。
“陛下,若說貴妃獨佔聖眷是陛下的家事,臣等不敢贅言,那儲君之事卻攸關國體,算不得什麼家事。自古儲君穩,則江山穩,儲君懸,則江山亂,陛下難道要將三位皇子困在宮中直到成年嗎?那豈不是代國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怪事!陛下若繼續執迷不悟,那先帝之亂就在眼前……啊!”
乓!
劉未手中的琉璃杯被他擲了出去。
正在皇帝席下痛陳利弊的御史中丞只覺得風聲撲面,還未反應過來就額頭一涼,接著又熱又冷的東西混合著流了滿面,額頭上也是劇痛,忍不住痛撥出聲,又驚又懼地摸了把額頭……
全是血。
“這裡是舉行宴會、觀看樂舞的含元殿,不是聽政的宣政殿!”劉未即使盛怒,也沒有站起身子,只是瞪著眼睛,眼中的厲色猶如實質一般向御史中丞射了過去。
這御史中丞在御史臺中資歷最老,只是因為過於剛直,所以一直得罪了不少人,原本最該勝任御史大夫位置的他,到了四十多歲依然還幹著御史中丞。
他此前就喝了不少酒,如今酒氣上頭,再聽到皇帝不但不允許他直諫,反倒出手傷人,頓時倔勁上來,大怒道:“臣從未聽過天子接受諫言還分什麼地方!天子設公卿大臣,難道不是為了匤正錯誤難道是專作阿諛奉承的嗎?臣既在其位,總不能只顧個人安危,見錯不說,使皇帝陷於不義之地!”
劉未見他執迷不悟,抓著龍案的手掌都隱隱生疼,恨不得直接召進外面的武衛將他給拖出去。
有些和御史中丞關係還不錯的大臣看情況不好,連忙離席上前拉他回去,給皇帝和他一個臺階,結果這位中丞見皇帝毫無反省地樣子,更加氣憤,在殿上就這麼大叫了起來:
“陛下當效仿高祖,平衡後宮前朝,盡心撫育皇子,就算不能著《帝範》千古流芳,至少能保證儲君是才德兼備、足以獨當一面之人,陛下怎能一意孤行,將皇子們視作無物!這簡直是罔顧人倫!”
“李中丞,你實在是太過放肆了!就算你是御史中丞,也不得對陛下如此無禮!”方孝庭忍不住站起身,左右看了看,連連叫道:“殿中侍衛在哪兒!還不把喝醉了的李中丞‘請’下去!”
許多大臣紛紛鬆了口氣,劉未沒有阻止,幾位高大健壯的殿中侍衛立刻欺身上前,想要將御史中丞架出去。
“方尚書不必為我找臺階!”
面對周圍衝上來的侍衛,李中丞長袖一抖,整理衣冠,眾人還以為他要自己走出去,誰料他正完衣冠,突然腳下發力,身體猛地前驅衝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