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部分(第2/4 頁)
晝夜不停。
除了船廠之外,開發海外,還需要軍火,需要各種工具,糧食,種子,人員,資本……所有的東西,都在快速整合。
交通行更是派出了二十艘大船組成的考察隊,前往南洋,瞭解生物、水溫、礦產、農田等等資訊。
拿下了安南北部,只能算是一道開胃小菜,南洋才是讓人垂涎三尺的肥肉。
富有進取精神的商人集團張開了血盆大口,加入到饕餮盛宴。
前不久,雷七在諮議會議提出大明的武力要替大明的商人開拓市場,建議很快就被落實下去,商人們倍受鼓舞,幾乎一夜之間,就有了國家主人的感覺。
甚至連納稅都變得主動了許多,他們迫切需要朝廷繼續幫著他們開拓更大的市場,吞下更多的利益。
從當初唐毅開海,建立市舶司,組建船隊環球航行,差不多十幾年的功夫,雖然唐毅覺得速度還是太慢,可是放在歷史長河裡面,就顯得太快了,說是疾風驟雨,也差不多少。
整個大明的風向徹底轉變,不用朝廷鼓勵移民,幾乎所有海商都在僱傭人手,籌備著到海外開墾,尋覓商機。
“一戰活了全盤棋啊!”
身為諮議會議領袖,高拱顯得十分高興,臉上紅光泛起,透著狂喜。老頭子已經徹底從李氏亂政的打擊之中走出來。
高拱非常清楚,眼下內閣雖然強大,但是依舊根基不穩。潛藏的保皇黨還不可勝數,一個嶄新的制度沒有那麼快深入人心。
但是有些方法卻可以加速這個程序,比如說——開疆拓土!
一口氣增加萬里海疆,無數島嶼,絕對是歷代以來,少有的功績。
就在內閣,掛著一張詳細的地圖,自從收回了漠南蒙古之後,大明的疆域已經可以和盛唐相提並論。
呂宋,安南,如果再加上南洋,大明的面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在歷代王朝之中,僅僅次於元朝。
不過唐毅有信心,很快超過元朝,針對遼東的擴張已經展開了,恢復哈密衛的戰鬥也在緊張籌備。
而且唐毅還把目光放在了印度等地,這都是在未來十年之內,要拿下的地方。
相比騎在馬背上的帝國,躋身海上大國的明朝,能夠搶佔更多有用的土地,掌握更豐富的資源。論起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局面雖然大好,可是問題卻是不少,這麼龐大的疆土,要怎麼控制,是直接派遣官吏,還是採用羈縻統治,或者是接受朝貢,依舊任命當地的王,去管理疆土子民……
諮議會議吵翻了天,朝廷上下看法不一。
“中玄公,您經驗豐富,有什麼可以教小弟的?”
高拱連連擺手,“元輔莫要取笑老夫,如今事情複雜,老夫一生所學,只怕是一點用處也沒了。哪敢指教元輔?不過——老夫倒是以為藩國最好不要留了,至於派遣官員,只怕成本過大,難以維繫。”
任何一個帝國,統治的範圍都是有限的,差不多相當於戰馬跑一個月的路程,如果超過了,就會變得很困難。
比如西南,路途艱難,往返一次,要兩三個月,遇到了災害啊,叛亂啊,朝廷做出反應都是半年以後,效率十分低下。
如果面積再大,難度會成倍增加,光是資訊傳遞,就能把人逼瘋了。直接派遣官吏,是萬萬行不通的。
可是呢,那麼好的地方,誰也不想放過,無論如何,都要拿到手裡。
該如何管理這些地方,成了內閣非常頭疼的事情。
“海外之地不可棄,文官又不能勝任,唯有派遣武將主持海外事務了。”唐毅淡淡說道。
高拱身體一震,這個辦法他不是沒有想過,可是一旦讓武將掌權,會不會重蹈藩鎮割據的覆轍?
畢竟海外一個一個的島嶼,非常閉塞,誰要是掌握了島嶼,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萬一這些人割據造反,那可就貽害無窮了。
事關重大,唐毅也不能一個人獨斷專行,好在自從上次對付李氏之後,已經形成了慣例,遇到了重大事宜,就召開內閣聯席會議,包括各部尚書,都要齊聚一堂。
經過拆分之後,光是有資格與會的部堂高官就多了五六位,包括諮議會議代表,大家湊到了一起。
首先海外情況複雜,雖然西夷的勢力遭到了重大挫折,但是他們不會甘心失敗,本地還有土著一大堆,各國的國王,好些地方還在打仗……亂七八糟,派遣文官直接管理,那是不可能的。
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