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部分(第3/4 頁)
以往做事艱難,主要是因為不論做什麼,都有一些人在旁邊掣肘,拉後腿,添麻煩,當攪屎棍子。
官場規範之後,什麼都有了規矩,就能減少內鬥,把心力都用到一起。
只要大明自己不亂,就沒人能夠撼動我們!
毫不誇張地說,唐毅和所有縣令暢談,徹底掃除了新政的障礙,哪怕保皇黨再上躥下跳,也無濟於事。
整個大的趨勢已經徹底落到了唐毅的手裡,萬曆任何折騰都顯得可笑非常。
萬曆九年,按照唐毅的設想,從上到下,一場聲勢浩大的京察大計展開,不合格的官吏被撤換,年老昏庸的被淘汰。
任期和年齡,越發成為選用官吏的重要因素,皇帝的權威被完全排除在外。
一轉眼,萬曆十年到了。
唐毅依照自己的約定,請辭首輔大學士,並且辭掉了太師銜,一品大員,變成了普通百姓。
在唐毅的安排之下,內閣完成了改選。
唐毅、曹大章、譚綸、魏學曾、呂調陽、許國六位閣老一起致仕。
申時行晉位建極殿大學士,接替首輔一職,次輔落到了陸光祖的手裡,至於保皇黨碩果僅存的一位閣老,王家屏僅僅是三輔而已。
六位閣老致仕,又重新遞補了四位閣老,使得內閣維持在七個人,這四位閣老分別是陶大臨、王錫爵、羅萬化、沈一貫!
清一色的唐黨干將,光是唐毅的學生,就佔了三個名額。
訊息一出,保皇黨上下都氣瘋了,尤其是萬曆,更是怒不可遏。他本以為趕走了唐毅,就剷除了最大的對手,天平就會向他傾斜。只要沒了唐毅這個妖孽,就再也沒人能壓制皇權了。
可是哪裡想得到,唐毅這個魂淡,在最後竟然全部辭掉官職,連榮銜都不留。
他走的乾脆,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直到此刻,人們終於相信唐毅的承諾,在臺上的時候,唐毅受到百般猜忌,有許多人懷疑他。說他獨攬大權,圖謀不軌,還說他對不起隆慶皇帝,要陰謀篡位,居心叵測……
種種指責,在唐毅辭官的一剎那,全都停止了,銷聲匿跡。唐毅用行動證明了那些都是中傷,沒有一個字是真的。
如今的大明朝,只剩下對唐毅的讚美和不捨。
人們追憶這十年的種種變化,東南的百姓能吃上肉了,中原的百姓能吃飽肚子了,而且十年間,人口增加了三千萬不止,沒有災荒,沒有大片餓死人,沒有了橫徵暴斂的小吏……多了學堂,多了醫院,多了平坦的道路,多了希望……
百姓們成群結隊,前往相府,遠遠望一望,又滿懷激動離開了,他們捨不得打擾唐毅的安寧。
“長安宦遊,也該結束了。”
唐毅親手翻騰著種種的物件,收拾著書籍衣物,見申時行到來。
“汝默,為師要走了,接下來的任務就要靠著你了!”唐毅拍了拍申時行的肩頭,申時行咧著嘴苦笑道:“師相,弟子人小力薄,關鍵時候,還要師相幫忙才是!”
“嗯,天下人都會支援你的!”
第1118章老仇人
唐毅在交接了所有政務之後,沒有任何留戀,只帶著家人,裝了兩大車的書籍,從京城離開。
唐毅出京的那一天,還是半夜三更,京城到處出現了無數的火把,一個接著一個,慢慢的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了紅光之中。
這一刻,萬曆也沒有睡覺,他站在了宮中的最高處,舉目眺望著,每一點火光,就好像一粒炭火,落到了心頭,漸漸的把他的一顆心燒焦了,烤熟了。
萬曆煩躁地走來走去,暴跳如雷,他憤怒,惶恐,卻又無可奈何。
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出現了,雖然之前有過估計,可是真正當唐毅辭官,飄然離去的時候,產生的動靜實在是太大了。
從這一刻開始,唐毅就是真正的道德完人,再也無可挑剔。
立功,唐毅南北奔忙二十幾年,柄國十五載,開疆拓土,重新整理吏治,挽救威望,如今的大明盛世,皆是唐毅的一己之功。
立言,唐毅著唐學三書,發表《總體戰》,主持編修《大明會計紀要》,撰寫《邏輯學》,重新闡釋心學,不敢說著作等身,但是每一部書籍,都開創了一個學科。而且唐毅將數學引入了各級衙門的管理之中。考評官吏不再是靠著風評,靠著士林清議,而是真正看經濟的成長,百姓的收入,治安情況,國策落實,教育發展。雖然說數字出官,未必盡善盡美,但是至少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