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制,幹犯法紀之事絕不可為。”此外,信中還囑咐王軫得便可買子(藥材)一二枚,川椒一二斤寄回家來。但不要忘了納稅。至於其他東西則家中一概不缺,不用王軫費心惦記。
朱元璋見到這封信,立即給王軫的父親頒賜詔書,表彰說:“從宇文桂那裡搜獲得百封書信,都是浙西的官吏士紳寫給明太祖的頌揚之詞,有的甚至是求他提攜升遷。惟獨王軫之父的書信,其內容都是慈父教子以忠義之道,實在難能可貴。”詔書中還命賜予王軫之父白金百兩、附子五枚、川椒五斤、絹十匹,並豁免其家全部徭役,以表彰其賢。
你應該到農村去拜農民為師
——毛澤東教子的故事
1927年,毛澤東(1893…1976)為組織秋收起義而離開家鄉,那時他的兒子毛岸英只有5歲。
三年後,楊開慧同志不幸被國民黨逮捕,8歲的岸英也被帶入了監獄。不久,楊開慧被殺,毛岸英被折磨得骨瘦如柴放出監獄。出獄後的毛岸英像“三毛”一樣在上海街頭到處流浪。不同的是,他沒有偷過東西,沒有當過人家的“乾兒子”。
1936年,上海地下黨組織找到毛岸英,設法把他送到了蘇聯學習。後來,毛澤東同志聽說兒子學習認真,進步很快,甚為高興。他專門給兒子寫了一封信,鼓勵他的進取精神,建議他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要談的,但目前以潛心多學習科學為宜,社會科學輔之。將來可倒置過來,以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為輔。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
毛澤東同志不希望孩子有依賴父母的思想。他對岸英兄弟說:你們有你們的前程,或好或壞,決定於你們自己的努力及你們的直接環境,我不想來干涉你們。我的意見只當做建議,由你們自己考慮決定。
1946年初,毛岸英從蘇聯回到延安。離別18年的父子團聚,當然是很高興的。可是毛澤東同志並沒有把岸英留在身邊。他對岸英說:“你在蘇聯大學畢業了,還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可是你還沒有上過中國這個革命大學。你對中國的情況瞭解得很少。缺乏實踐,這一課應當補上。你應該到農村去拜農民為師,在那裡可以學到在外國學不到的許多有益的東西。”
按著父親的意見,毛岸英帶上小米、菜種和行李,來到了吳家棗園。在這裡,他住在農民家裡,和農民一起吃飯,一起勞動,學會了許多農活。回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見到岸英高興地說:“白胖子變成黑胖子了,身體結實了。”他一握岸英結滿老繭的雙手,又說:“你的學習成績不錯嘛!不過,今後還得繼續鍛鍊。”
熱愛勞動吧。沒有一種力量能像勞動,即集體、友愛、自由的勞動的力量那樣使人成為偉大和聰明的人。
——高爾基
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陶鑄
經驗是真知與灼見之母,因而它的一切舉止都是明智而又堅定的。
——歐文
觀察和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岡察洛夫
不能按人情辦事
——毛澤東嚴於律己的故事
1950年冬季的一天,韶山鄉的農民正忙著往地裡送肥,只見兩個小青年騎著一頭棗紅色大馬,從遠處走來。好奇的人們走近一看,啊,原來是岸英和岸青。訊息像插了翅膀,一下子傳到了各家各戶。有的問,他們回來做什麼?岸英和岸青回答:是受父親毛澤東的囑託,回家轉達他對土改的意見的。
原來,這年的冬天,韶山鄉的土地改革已到了劃分階級成分的階段。該給毛澤東同志家劃什麼成分呢?負責土改的農會主席兼鄉長黃秋同志有些為難:要是按原有財產,應劃富農;若把一個革命家庭劃為富農又於心不安。
想來想去,黃秋最後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說家鄉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和您的關懷下,土改已進入劃成分、分田地的階段了。韶山每人平均九分三厘田,不知您老家有幾口人分田?特向您彙報,請指示。
毛澤東收到信後,他首先把家庭情況向岸英和岸青詳細地說了一遍,然後,讓兒子把自家的情況和黨的土改政策加以對照,看看該劃什麼成分,應當怎麼辦。岸英和岸青也感到為難,這時毛澤東說:土改政策是黨的政策,咱家的情況和一個普通人家的情況一樣,應照政策辦,不能按人情辦。最後,他考慮了三點意見,說給孩子聽:一、家裡的所有財產分給農民;二、成分應當劃為富農,並付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