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鳥,對一切都想嘗試一下。除學習金工科規定的課目外,他還常向湘雅醫學院的同學借醫學書籍和講義看,不管是內科的、外科的、生理方面的,還是細菌學方面的,借來就看,越看越帶勁。就在這期間,他還結識了不少愛好醫學的朋友,經常和他們在一起談論日後當醫生、獻身醫學事業的志向。兩年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工學醫,報考了湘雅醫學院。
湘雅醫學院是一所美國教會辦的學校,考試、教學全是使用英語,湯飛凡一度感到壓力很大。父親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勵他說:“有志者,事竟成。既然你已經改行從醫,就要下決心學出成績來。不論幹什麼,只要用心就成。”
父親的話猶如春風,吹起了他理想的風帆。恰在這時,家中發生意外事故,全家生活沒有了著落。不到17歲的湯飛凡不但得不到家裡的接濟,還要寄錢幫助家裡。他白天聽課,晚上去當家庭教師,或在學校藥房裡幹雜務掙些錢,每天要學習工作十幾個小時。
不過他有自己的樂趣:顯微鏡下那千姿百態的微觀生命深深地吸引了他。除了上課、做工,其他時間,他都是在顯微鏡下度過的。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下決心去進一步認識微生物,弄清楚那些危害人類健康的小東西是怎樣生長、生活,怎樣對人體進行破壞的。然後,怎樣制服它。
1921年,湯飛凡以優異的成績從湖南湘雅醫學院畢業後,被推薦到美國哈佛大學,在細菌大師秦瑟的手下深造。湯飛凡晝夜苦讀,博覽群書,豐富了細菌學知識,成為學友中的佼佼者。一次,老師當著大家的面半開玩笑地說:“當今世界上,真正認真讀書的,除了我,湯飛凡可算一個。”
湯飛凡回國後擔任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和雷氏德醫學研究院教授兼細菌學系主任。
理想是風帆,逆水能行舟。
——佚名
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
——拉·封丹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韓愈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
——歌德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北史》
孩子的前程要緊——茅以升的母親深明大義、教子有方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橋樑專家,他刀歲時,仍能準確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一百多位數字。每當他回顧自己的學業時,他總是無限深情的懷念自己深明大義的母親。
1911年7月,年僅15歲的茅以升聽說北京清華學堂招考留美預備生,想去報考。當時有人勸茅以升的母親說,美國離家很遠很遠,要漂洋過海,孩子這麼小,你怎麼捨得讓孩子離開你呢?
茅以升的母親回答說:“讀書是大事,孩子的前程要緊,讓他到外面見見世面,多學些知識,有什麼捨不得。”母親堅決支援兒子去北京報考。
臨行前,母親為兒子一針一線地縫衣服,準備行裝。她勉勵兒子說:“孩子,去吧,走後別惦念家裡。凡事立則興,不立則廢,古時候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大功告成,要學大禹治水的精神!”
茅以升終於考取了清華留美生,後出國留學。學成後回國,成為一名橋樑專家。1935年1月,茅以升主持建造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當進入灌注橋墩的打樁階段時,由於技術問題,工程暫時停了下來。正在這時,他的夫人來電要他回家給母親生日祝壽,茅以升帶著滿腹心思回到家裡。一向關心兒子事業的母親見到兒子第一句話就問:“工程進行得怎麼樣了?”
當茅以升如實地把造橋遇到的困難告訴了母親後,母親又用唐僧取經的故事開導他說:“唐僧取經經過八十一難,終於得取真經一百六十多卷。你們造橋,也要經過八十一難的。”
母親又說:“困難是有的,但只要有孫悟空和他那如意金箍棒,是能渡過難關的,不必發愁。”
母親的教導,使兒子頓開茅塞。茅以升說:“是的,我們全體造橋人員就是孫悟空。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學裡的一條法則——利用自然力克服自然界的障礙。”他堅定地對母親表示:“我們的橋一定能造成,請你放心。”後來,茅以升和造橋人員終於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將錢塘江大橋造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