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商量的嗎?是你一句我一句有問有答的嗎?是孩子請教你,你也請教孩子嗎?是孩子尊重你,你也尊重孩子嗎?是孩子聽你的,你也聽孩子的嗎?
不是,差一點。要平等對話。
傾聽孩子的自由談
第二,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傾聽孩子的自由談。
平等對話是一種簡單的對話方式,可是對話到一定程度孩子才能自由談,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家長在傾聽的時候,使孩子能夠不斷自由傾談的簡單方式就是欣賞。欣賞孩子的自由傾談,孩子講學校的事情,講怎麼踢球,講和小朋友的關係,講見到的各種事情,幼兒園的事情,學校的事情,都可以。他是自由談,你是傾聽,帶著欣賞的微笑,理解的微笑,使孩子願意和你談,覺得和你談比和別人談更有味道。做到這一點的就是了不起的家長。
與孩子共同遊戲
第三,共同遊戲。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還知道和他起玩玩具。孩子大一點了,共同遊戲沒有了,孩子玩遊戲機的時候,你在搞案頭工作;孩子踢球的時候,你在進行社交活動;孩子游泳的時候,你在做生意。總之,你和孩子沒有共同的遊戲。
而實際上,和孩子共同遊戲是使你和孩子真正成為朋友,又使家長年輕化、健康化,在工作中有創造靈感的一個很方便的方法。
設身處地,身臨其境
只要想做,就能做到
第四,直接進入孩子的角色。
用觀想體會的方式一步進入孩子的思維,用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孩子的心靈觀察世界,用孩子所處的位置觀察世界,用孩子的語言去描述世界,用孩子的地位去判斷世界。想象自己就是孩子。包括模擬孩子的動作、語氣和表情。
不瞭解孩子主要是沒有做到設身處地,身臨其境。這種一步到位進入孩子思維的方法就叫做設身處地、身臨其境。不要說你就是你,大寶就是大寶。哪一天你想象自己就是大寶,你就會突然領會孩子的思維跟你做家長的思維差別很大。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有他自己的思維角度。
你本來覺得孩子並不大,才上初中。他來信你拆開看,你有這個權力。可是你站在孩子角度上一看,感到沒有被尊重,沒有被信任,人格受到汙辱。有人給孩子打來電話,你的房間有分機,你覺得拿起來聽一下沒什麼,也是對孩子負責。他一個男孩子,為什麼女同學總給他打電話?但你站在孩子角度,就會感到接受不了。
要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體會一下,你也有過當孩子的時代呀。人是可以進入童年、進入少年、進入青年體會一下的。我就是我的孩子,我現在是中學生。比如說我是個男同學,我有我的男同學朋友,我有我的女同學交往,我有我的愛好,我喜歡遊戲機,我喜歡足球,我喜歡某一個歌星,我喜歡這個名牌。我的世界就是這樣。孩子有一整套思維,有一整套處境,他的每一個做法在同學中、環境中都受到一種評價。不進入他的角色,你怎麼能瞭解他?你怎麼知道他為什麼喜歡穿某種服裝?你怎麼知道他穿這種服裝到學校以後同學們會怎麼讚美和怎麼驚訝?你都不瞭解。你就是一句話,穿這種衣服像什麼樣子?你有什麼權力簡單下這個結論?你有什麼權力剝奪孩子的自由思維和自由選擇?
孩子的思維有的時候一步就能進入。家長應該試一試。孩子今天不在家,孩子上初中了,你穿上孩子的衣服,在家裡像孩子一樣玩一會兒,用孩子的表情說說話,甚至用孩子的表情笑一笑,往沙發上躺一躺,懶一懶。你會突然發現你對孩子過去的瞭解與孩子的真實不是一回事。孩子有他特殊的角度。有的時候家長可能在一個很小的事情上卻觸犯了孩子根本的感情,使孩子和你保持距離。他在理性上覺得你對他好,但在感情上卻不接受你。從此他的話語,他的心靈,只對他的同學敞開而不對父母敞開。高中的學生絕大多數第一談話物件是同學,而不是父母。到了大學基本上是同學,很少是父母。孩子回到家裡只能問問,學習怎麼樣?考了第幾名?考了多少分?在學校吃什麼?還要多少錢?這種家長當得還有什麼意思?
只要想做,就能做到
所以,進入孩子思維,從平等對話,傾聽自由談,共同遊戲,到進入孩子角色,身臨其境,這是一種藝術。丟掉家長的偏執,丟掉那個我,進入孩子的思維,是一種藝術。這一點並不難做,只要想做,就能做到。
大人是可以進入孩子的思維的,否則就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年紀很大的作家寫兒童故事寫得挺像。因為他能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