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訓練好的二線兵團被編入主力縱隊。1948年2月,原有的9個獨立師重新編組,新成立了第五、第十一和第十二縱隊。其中,南滿的三個獨立師改編為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委,下轄13、14、15師;冀察熱遼軍區的三個獨立師改編為第十一縱隊,賀晉年任司令員,陳仁麒任政委,下轄31、32、33師;北滿的三個獨立師則改編為第十二縱隊,鍾偉任司令員,袁昇平任政委,下轄34、35、36師。原有九個縱隊的領導班子也做了相應調整,一縱司令員為李天佑,政委梁必業;二縱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四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六縱司令員黃永勝,政委賴傳珠;七縱司令員鄧華,政委吳富善;八縱司令員段蘇權,政委邱會作;九縱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中權;十縱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周赤萍。與此同時,又從地方部隊中新成立了11個獨立師和1個騎兵師,總兵力不斷壯大,已形成了對國民黨軍的絕對優勢。在戰略上,北線已形成包圍長春、威逼瀋陽之勢;南線則佔據了臺安、北鎮、建昌一帶,威視錦州、北寧路。
在此大好形勢下,林彪於1月30日電令四縱、六縱再次發起進攻,直取遼陽。
次日,東北忽降大雪,雪花飛舞,天地不辨。解放軍無法看清遼陽的軍事目標,只好一面細心觀察,一面向百姓打探。準備工作整整作了5天。2月6日7時,吳克華指揮四縱在冰天雪地之中向遼陽發起總攻。在六縱的配合下,經過8個小時的戰鬥,攻下城池,全殲守敵。
捷報傳到中共中央,毛澤東站在地圖前,仔細地察看著東北地圖,並於2月7日回電林彪:目前,國民黨軍在東北已成弱勢,要作好準備,防止敵軍由東北向華北撤退;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最為有利。現在應利用結冰期再打兩個月仗,以殲滅更多敵人。
林彪接到毛澤東的回電後,初步一算東北的氣候狀況,頓感任務艱鉅。因為到了3月初,冰期結束,江面上無法承受車馬,道路日益泥濘,不利於作戰,目前必須抓緊時間,在有限的20多天內,再創戰績。
2月12日,林彪令僅休整了4天的四縱和六縱:繼續前進,攻奪鞍山!
次日,四縱的10、11、12師,六縱的17、18師,遼南獨立1師和炮兵師,總共7個師的兵力和70多門火炮,齊聚鞍山城下。經認真準備和全力協調後,2月16日早晨,進攻開始,戰至19日,守在鞍山的52軍25師共13;000多人被全部殲滅。
鞍山解放後,林彪令四縱略作休整,迅速南下,乘勝再戰營口。營口守敵暫58師見解放軍來得如此神勇,不敢應戰。副師長王家善派人送信,要求率部起義,時間定在3月中旬。林彪因已吃過國民黨軍起義又叛變的虧,不予相信,便一面命令四縱按原計劃展開進攻,一面回覆王家善:要起義就立即起義。王家善別無選擇,遂率眾於2月26日逮捕了52軍副軍長鄭明新及營口偽市府、警察局頭目後起義,營口順利解放。
在短短的20天內,林彪連下國民黨三座重城,使防守在各個據點的國民黨軍隊一片驚慌。各地的求援和告急電報如雪片般飛向瀋陽和南京。蔣介石眼看東北局勢惡化,焦急萬分,不能讓瀋陽的國民黨軍精銳部隊坐以待斃。2月20日,他派人飛到瀋陽傳達命令:留下53軍及207師防守瀋陽,其餘主力盡快撤往錦州,這樣既可保留實力,在錦州一帶合力抗擊共軍,又可在危急之時迅速撤入關中。
但此令到了瀋陽卻立即遭到拒絕。是誰膽子如此之大,竟敢對蔣介石抗旨不遵?不是別人,正是一慣不服從蔣介石命令的新任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
第34節 四平已是沒有蓋上蓋兒的棺材了
衛立煌是什麼人?
衛立煌字俊如,生於安徽,是國民黨軍“五虎上將”之一,能征慣戰,善出奇兵。抗日戰爭中曾在忻口重創日軍,後接任中國遠征軍司令官赴緬甸作戰,又很快扭轉戰局,指揮部隊強破怒江擊潰日軍,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名揚中外。衛立煌自幼家貧,但頗有俠肝義膽,得到過孫中山親手贈送的簽名照片,與張學良、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等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接觸。由於蔣介石對他屢與共產黨交往頗為不滿,故衛立煌的地位也一直沉浮不定。抗戰結束後,蔣介石在昆明成立了陸軍總司令部,任命何應欽為總司令,衛立煌為副總司令。衛立煌對此不滿,稱病就醫,攜新婚夫人韓權華前往日美英法等國考察軍事。直到1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