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然極其滿意自己的光彩照人,面有得色的跟太夫人敬了茶,又跟眾人見禮。
及與眾位小姐們見禮時,這新嫂子倒有一點是極好的,那便是跟她姑媽一樣,出手是極大方的,給她幾位小姑子一人送了一副共計十二件的金廂玉點翠珠寶首飾,只採薇和吳婉、吳娟這三個表姊妹是十件一副。
孫喜鸞一臉得色的問她們姊妹,“不知幾位妹妹們都擅長什麼才藝?”
眾女聽了“才藝”二字,不由都有些面面相覷,還是宜芝說道:“我們姊妹們不過讀了《女四書》、《閨範》這幾本書,些許認得幾個字罷了。”
大少奶奶紅唇一翹,笑道:“這哪裡算得上是什麼才藝,難道妹妹們不知道,如今這京中的名門閨秀都講究這‘才女六藝’嗎?”
因著太夫人當年和庶長子爭爵之事,多為京中某些貴婦非議,是以後來太夫人便不喜出門走動,連帶著安遠伯家的女眷們也不大出門,況這一年來又因著守孝,更是不曾出門走動過,哪裡知道如今京中又興起了什麼時新花樣。
宜菲因要討這位新嫂子的好,便問道:“好嫂子,這什麼是‘才女六藝’?我們還從不曾聽過,到底是嫂子知道的多,還請說給我們知道一二?”
“這所謂‘才女六藝’便是指‘琴、棋、書、畫、女紅、廚藝’,正好和那君子六藝相對的。”
大少奶奶話音方落,宜菲就湊趣問道:“不知這六藝中嫂嫂最擅長哪一樣?”
孫喜鸞笑道:“琴為六藝之首,我自然最擅彈琴了!不如我這就給眾位長輩妹妹們彈一曲如何,連琴我都帶了來了。”說完也不等人回她,便命她的一個丫頭去外頭取她的琴來。
便見兩個丫鬟先抬了一張琴桌進來,一個丫鬟端著琴凳,一丫鬟捧香,一丫鬟抱琴。還沒等眾人回過神來,就聽那琴聲已然響起,錚錚淙淙的。
待一曲終了,大太太便頭一個誇讚起她兒媳來,不住口的說彈得好,四太太也細聲細氣的隨口附和了兩句,太夫人卻是一句誇讚的話沒說,淡淡的說了一句,“鬧了這半日,我也乏了,想要歪著會兒,你們都先下去吧!”
眾人便都告了退,孫喜鸞見她太婆婆這般掃她的興,滿心的不情願,登時也拉下臉來,撅著嘴跟在她婆婆後頭往外走。及至到了外面院子,宜菲又湊了過來,先向大太太笑道:“大伯孃,讓我們姊妹們陪著嫂子去後園裡逛逛可使得,我一見嫂子就喜歡的不行,也好讓我們姑嫂間多親近親近!”
大太太笑著應了,“好好好,你們姐妹們都陪著你嫂子去逛逛!”便放她們自去,又命丫鬟們好生跟著。
宜芝和采薇見狀,少不得也跟在後頭,一行人慢慢往後花園行去。就聽著宜菲不住口的告訴她堂嫂,這一處是哪房的院子,那一處院子又是做什麼的,又聽她問道:“嫂子的身量可真是挺拔,若我將來也能長成嫂子這般兒高就好了,這樣穿起長襖來才好看。”
孫喜鸞便把裙子提起幾分,露出下面一雙大紅綢扣的滿面花彎弓似的高底鞋來給眾人看。眾女見那後面的高底足有寸許高,都覺新異之極。
就聽喜鸞笑道:“我哪裡有這樣高,這是多虧了這雙高底鞋子的功勞!也是年頭的時候京中才時興起來的女鞋樣式,妹妹若喜歡,趕明兒嫂子送你兩雙。”喜得宜菲不住口的跟她道謝。
采薇見了便小聲對宜芝道:“這種高底的女鞋北秦時就有了的,不想過了這麼些年,竟重又時興起來。”
等到了後園中,孫喜鸞左右打量了一圈,一臉失望道:“這園子怎得這般窄小,還沒有我們家那處小園子一半大呢?想也沒什麼好景緻可逛,只這一個亭子倒還算好,不如妹妹們便坐在這裡聽我彈琴如何?”
說著,便命她身後的幾個丫鬟重將琴桌琴凳安放好,點上香爐,她便坐在一株月桂樹下,又起手彈了起來。
原來她為著方才在太夫人房裡才彈了一首,不曾盡展其琴藝才華,於是也不命丫鬟們將琴送回,一路抬到了這裡,安下心來要多彈幾首好讓人知道她的驚人才藝。
倒是苦了幾位小姐,想要去別處逛逛也不能夠,只得枯坐在亭子裡聽她彈琴,且這位嫂子每彈完一首,就一臉企盼的看著她們等著稱讚,少不得違心的誇讚幾句,獨宜菲一個勁兒的大聲叫好。宜芬雖也有心多誇幾句,但見她嫡姐宜蕙面兒上淡淡的,也就不敢多說什麼。
孫喜鸞又彈了幾首,見只有宜菲一個人捧場,其他幾人面上都是淡淡的,便也沒了興致再彈,將琴一推,也走入亭中道:“看幾位妹妹好沒興致的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