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2/4 頁)
在這個問題上德國是奧匈的後盾。”英國外jiāo界人士則表示,“不知道目前這種xiǎo心翼翼的平衡政策還能持續多久,不知道哪一天會被迫表明明確態度。但願俄國不會厭倦英國而與德國達成協議。”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那種黎塞留、梅特涅和俾斯麥式的貴族秘密外jiāo已經成為過去。隨著新聞媒介的普及,任何一個外jiāo事件都會迅速地被公眾知曉,公眾的態度又透過媒體迅速反饋到外jiāo決策者,大眾參與外jiāo決策這種持續不斷的壓力,造成了各國外jiāo決策者的短視和盲動。
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各國尤其是德國的軍事計劃與外jiāo方針開始脫節,一開始便沉溺於全面戰爭、總體戰爭的規劃,講究“先發制人”,把外jiāo大師黎塞留“行動必須配合目的”的政治箴言拋到了九霄雲外,更不用說把軍事計劃與跟外jiāo政策相配合,為政治談判留下空間了。當然,在那種集團對立的外jiāo格局下,各大國的外jiāo政策本身也好不到哪裡去。最終,在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刺殺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夫fù引起的“七月危機”中,各大國尤其是德國的軍事部署的速度快於外jiāo協調的速度。德**方繞過了本國的外jiāo部mén對奧匈軍方開出了無限的空頭支票,支援奧匈帝國開戰,當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得知如果德國破壞比利時的中立,英國將宣戰的訊息後,打算懸崖勒馬,但是德**方的戰爭機器早已經開動而無法緊急制動了。
慘絕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歐洲近代文明從此走向了衰落,歐洲開始失去對世界的統治權。而東方的古老帝國藉此機會開始從沉睡中醒來。
第兩百一十五章 風雲變幻
第兩百一十五章風雲變幻
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鑑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見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fǔ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罷首相後,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範圍。於是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雙方的各自利益。
20世紀初期,法、德兩國為爭奪摩洛哥所引起的戰爭危機。摩洛哥北臨地中海,西接大西洋。它的重要港口丹吉爾扼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mén戶直布羅陀海峽,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成為歐洲列強爭奪的要地。進入20世紀以來,法國迅速向摩洛哥擴張勢力,大肆進行經濟滲透,控制摩洛哥財政,並同西班牙劃分在摩洛哥的勢力範圍。
1904年4月英法簽訂三國協約,法國承諾不干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則承認摩洛哥是法國的勢力範圍。但這侵犯了德國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令德國有感利益受損,故此以外jiāo途徑挑戰法國。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於1905年3月31日訪問摩洛哥丹吉爾,引發這次危機。威廉表示支援摩洛哥獨立,列強在摩洛哥的地位絕對平等。接著德國宰相比洛向參加1880年《馬德里條約》的所有國家建議,把摩洛哥問題提jiāo國際會議討論。公然挑戰法國在摩國的影響力。
《馬德里條約》規定,所有外國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權利和其他權利均應一律平等。德國給法國的照會以戰爭相威脅,法國外長德爾卡塞採取強硬態度,提倡在摩洛哥設立一個保護國並促請發政fǔ採取強硬立場,得到英國的支援,局勢頓形緊張。
但法國恐怕德國會開戰,所以反對他並迫使其下臺。危機在6月達到高峰,德爾卡塞下臺後,由溫和派法國總理莫里斯?魯維埃兼任外長。7月時,德國業已受到孤立,所以同意以和平方法解決問題。7月8日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召開《馬德里條約》參加國的國際會議討論摩洛哥問題,然而,法德仍然劍拔弩張,德國在12月調動後備軍隊,而法國更在1906年1月派兵到與德國接壤的邊境。
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由1906年1月至2月在西班牙舉行,以解決上述糾紛。在十三個與會國當中,只有奧匈帝國支援德國;法國就得到英國、俄羅斯、義大利、西班牙與美國支援。最後,德國在5月31日接受一項協定:法國撤回部分對摩洛哥實施的管制,但依然控制部分重要地方,以及與西班牙保持對摩國的警察控制權。
雖然會議暫時解決了摩洛哥問題,然則德國的不滿引起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結果,德國的孤立令德國追求更具野心的外jiāo政策。這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