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器鐵甲艦。所以說拍板購買定、鎮兩艦可以說是李鴻章一輩子中記憶最為深刻的事情。
鐵甲艦是軍艦發展進入蒸汽時代後的獨特產物。與之前的木質風帆戰艦相比,這類同時擁有鋼鐵裝甲和蒸汽動力的新式軍艦,猶如重灌的騎士,身披厚甲,手執利刃,腳跨駿馬,兼具強大的生存力、機動力和攻擊力。
身為海軍的主力艦種,在這時代,鐵甲艦象徵著國家的海上實力,是衡量一支海軍乃至一個海洋國家力量強弱的標準。
正因為了解,所以李鴻章更明白鐵甲艦的犀利可怕。捫心自問:“沒有鐵甲艦的大清水師能夠打贏擁有數艘鐵甲艦的倭國艦隊嗎?”
李鴻章旁邊,眼睛向黃豆那麼大,下巴像皮球一樣圓,看似隨和保守實則頑固激進的首席幕僚張佩綸眉頭緊皺。
雖然棘手但卻不至於被嚇到不敢出兵的程度,張佩綸卻是比自己的主子李鴻章樂觀的多。
“中堂大人,超勇、揚威兩艦數月前已經駛抵大沽口,只要集中我北洋水師全部力量,並非沒有一戰之力。”
1881年8月3日,投資65萬兩白銀的“超勇”號和“揚威”號在英國紐卡斯爾港下水,200多名中國水師官兵和30多位英國官員、製造商及其女眷舉行了升旗儀式。
出使英國的大臣曾紀澤自豪地升起黃色飛龍戲珠三角旗,水兵則鳴放了禮炮。8月17日,兩艦啟程回國,取道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歸國。沿途各國,均向這支中國艦隊鳴炮致賀。在克服了一些航行波折後,兩艦於10月15日成功抵達香港,11月18日駛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師。
兩艦屬同級艦,艦長64米、寬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800噸、動力為2座臥式往復蒸汽機,6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2600馬力、航速16節、續航能力5000海里/8節,煤艙正常載煤250噸,最大載煤量300噸。艦身為木質外包鋼板、甲板裝甲10毫米,炮塔裝甲30毫米,司令塔裝甲20毫米,艦艏水線下11英尺處裝有撞角,全艦編制137-140人,
正是因為有了這兩艘新型的裝甲撞擊巡洋艦,張佩綸才擁有了出戰的信心。
第九十四章 議論
撞擊巡洋艦即碰快船,李鴻章透過大清海關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由喬治·倫道尓設計,船體部分轉包給米切爾船廠建造。造價共計六十五萬兩白銀,在大清定購後倭國也跟風向智利轉購了一艘同級艦“筑紫”。
想想連擁有兩艘鐵甲艦的倭國都跟風購買,那就說明倭國是真正認為“超勇”號和“揚威”號這兩艘撞擊巡洋艦對他們的鐵甲艦構成了威脅,事實上撞擊巡洋艦碰快船的卻是有撞沉鐵甲艦的實力。
撞擊巡洋艦,中國史料稱為碰船兼快船、碰快船。探尋這類軍艦的源頭,可以上溯至1866年義大利、奧地利兩國之間爆發的利薩海戰。
那次海戰中,由特格特霍夫海軍上將率領的奧地利艦佇列成橫陣(或稱楔型陣、“人”字陣,中國稱雁行陣),大敗採用縱隊的義大利艦隊,從而影響了世界海軍戰術的走向。而奧地利旗艦“斐迪南德”將義大利艦隊旗艦“義大利號”攔腰撞沉的經過更是成了海軍史上的經典戰例。
儘管這次撞擊戰術的成功運用裡,夾雜著太多偶然性的因素,然而對沉寂已久的海軍戰術和艦船設計領域來講,利薩海戰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思想,引發了關於船頭對敵戰術的意義、艦首方向火力的重要性,以及撞擊戰術價值的再認識,大轉變由此開始。
撞擊戰術的偶然成功,很快被傳成了神話。以致於有人要設計以撞擊為主要作戰手段的軍艦——撞擊巡洋艦。
始作俑者是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喬治·倫道爾。因設計小船裝大炮的蚊子船而聲名鵲起的倫道爾,是價效比理論的堅信者,他堅持可以建造一種小而便宜的軍艦去戰勝和替代昂貴的鐵甲艦。
這類小型軍艦的重要特徵是航速快、裝有撞角、艦體外形簡潔、隱蔽,能夠利用其裝備的撞角、大口徑火炮對鐵甲艦構成威脅。這一概念性的理論隨即受到追捧,19世紀後期,人們可以在世界各地很多軍港裡見到撞擊巡洋艦的身影。
正是因為英國那些所謂專家的吹噓,使得李鴻章的首席幕僚黃佩綸擁有了直面倭國艦隊的信心。撞擊巡洋艦本就是為了剋制鐵甲艦而購買的,何來不戰而懼之的道理。
在李鴻章的首席幕僚張佩綸的勸說下,李鴻章也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