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氣未脫,但威儀棣棣,眼若星子,眉若漆刷,鼻如玄膽,人之上相者也。”
李鴻章對羅凱的第一映象無疑是極好的。眼若星子那是表示智沉似海,眉若漆刷那是說明處事簡潔幹練,鼻如玄膽那是大富大貴之相。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更何況是三年。1884年,羅凱已經滿十三歲了。
身高剛剛和李鴻章的肩膀持平,但是兩人間的距離足以撫平這點海拔上的差距,羅凱絲毫沒有給周圍之人以仰視李鴻章的感覺。
坐鎮北洋,遙執朝政。面對縱橫捭闔大清政壇數十年的李鴻章,又有多少人能夠安然平等視之。
“中堂大人之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當得再造玄黃之人。”
氣宇軒昂,傲然聳立,羅凱威儀棣棣若山河,其勢不遜李鴻章分毫。
門面功夫雖然到位,不過內心深處,羅凱的激動難以言表,李鴻章是羅凱所見到的第一位歷史中的大人物。面對這位曾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老人,羅凱不敢有絲毫大意。
“使不得呀,使不得,太后戲言,勿要當真,勿要當真。”
即使是在這間僅有兩人的船艙之中,多年官場習慣,李鴻章依然露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大叫使不得。
再造玄黃就是重塑天地,重新建立次序的意思。羅凱用得是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的一句誇讚、一句戲言。
當然,這句話由太后道來對於李鴻章來說那是榮幸之至,李鴻章會一邊謙虛幾句一邊在心中受用下來。
而這句話由羅凱說出,李鴻章是發自內心的不敢應承。大清官場魚龍混雜,留下一句口舌都有可能被政敵抓住把柄告到老佛爺那裡。換句話講,這羅凱其心何安,目的何在,面對未知李鴻章如何敢心安理得的收下羅凱的讚美之詞。
“羅大人日理萬機,不知今天颳得是什麼風,把羅大人吹到了我大沽口。”
和羅凱早有書信往來,李鴻章對於羅凱的人小鬼大深有體會。心中暗道小狐狸的話厲害,上來就先聲奪人,搞得自己勢氣全無。老奸巨猾的李鴻章開始琢磨著怎樣找回場子。
“當然是西洋風咯。中堂大人,西南的局勢好像不太妙喲。”
羅凱一臉狡黠說到了李鴻章的心尖處,可不是嗎,為了西南的事情李鴻章是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香。1883年12月的大清於西洋法國的山西之戰使得整個大清都籠罩在一片戰爭陰雲之中,。
吞併了整個越南之後,得寸進尺的法國開始把矛頭轉向大清王朝。法國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
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
法軍來攻,北寧失守,七天之後,太原失陷,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
這裡就有疑問了,山西遠在北方,緊挨著河北省,要是中法戰爭發生在山西,那中國豈不成了法國的殖民地了?
其實上面所說的山西不是山西省,而是越南當地某一座山的西面,當時清兵在那裡有駐軍。而太原也不是山西的太原,而是一個與太原重名的小地方。這樣的巧合只能說明越南還是很仰慕中國的文化的,取個地名都幾乎一樣。
清廷得悉前線軍事挫敗的訊息後,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全面改組軍機處,恭親王奕訢等被黜退,以禮親王世鐸代之。貝勒(後為慶親王)奕劻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而實際大權操在醇親王奕譞即光緒帝生父的手中。授權李鴻章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
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主要內容是:中國同意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亦即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
法國約明“應保全助護”中國與越南毗連的邊界,中國約明“將所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中國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並約明將來與法國議定有關的商約稅則時,應使之“於法國商務極為有利”;本約簽訂後三個月內雙方派代表會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