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頁)
定衛級護衛艦外,在年到1892年這六年時間裡武通造船廠裡沒有一艘巡洋艦下水。
這段時間武通造船廠更像是一座工廠,一個工業母機,不斷的在推動著臺海島工業的發展。
外在的崛起是內在完善的外延。
到了1893年,臺海島上的鐵路網路已經基本構建完畢,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工業上離西方發達國家相差已然不大,臺海島另外兩座新建的造船廠甚至已經可以造出排水量在3000噸以下的全鋼質輕巡洋艦。
在臺海島發展的同時,圍繞著南臺海海軍5前後下水的三艘全鋼質艦體的新式戰艦,世界海軍在這六年裡發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而伴隨著這一變革的將是對以往的老式的鐵甲艦模式的徹底顛覆。
鎮海號成為了這場變革的藍本。新式戰艦設計模式與傳統鐵甲艦最大的區別在於主炮的佈置。新的設計中將不再像以往那樣將主炮安裝在船體兩側使之呈雁型佈置,更不會在艏艉安裝上不同口徑的主炮。新的設計是將統一的大口徑主炮安裝在位於船體中軸線上的炮塔中。如此,將使得戰艦在以側舷對敵時能發揮出最大的火力,而主炮的裝甲炮塔化,能使戰艦在敵艦的密集炮火下,儘可能的維持戰鬥力。
19世紀中葉以後,海軍的艦載火炮技術與陸軍火炮技術一樣,開始醞釀著一場**。首先,由於後裝線膛炮及其新型炮mén和反後坐裝置技術的發明,且採用了無煙火yào和高能炸yào,艦炮的shè程明顯增大,shè擊的準確xìng和攻擊威力也大大增強。
就shè程而言,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克虜伯艦炮有效shè程已達到5000多米,到90年代末阿姆斯特朗重炮在強裝yào的情況下可超過10000米,其末端速度仍有360米/秒。在攻擊威力方面,19世紀末的海軍大炮的炮彈在有效shè距內大約可以穿透與大炮口徑同樣厚的最堅固的裝甲。
有矛就有盾,伴隨著戰艦火力設計**而來的,是由全新工藝進行處理的新式裝甲。1892年,美國人哈維發明了對裝甲表面加熱後立即用水冷卻以提高硬度的處理工藝——哈維法,用這種方法處理過的裝甲在抗彈xìng能上提高顯著。
法國人發現在鋼材中新增適量的鎳可以使鋼材屈服度大幅提高,於是鎳化鋼應允而生;而德國也不甘落後,他們直接引進了羅凱的裝甲處理技術“表面滲碳法”以獲得足夠強度的裝甲鋼,較之使用哈維法加工而成的裝甲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兩像工藝結合使用,效果更為驚人。這一切新的材料技術和加工工藝,使的短短几年之內裝甲的抗彈xìng能有了成倍的提高。新一代戰艦不再需要在要害部位堆積厚達18乃至20英寸的鐵塊來防禦shè彈威脅,而由此節省下的重量使得戰艦能安裝上更大的蒸汽機以及更多的炮。
而“鐵甲艦”這一名詞,也伴隨著新式裝甲加工工藝的到來,永遠的化作一個僅存在的歷史名詞。
1893年,列強的前無畏艦先後下水,在相同條件下就防禦力和火炮威力而言也就僅僅比鎮海號略遜一籌,而這點差距用艦船噸位、大炮口徑、和裝甲厚度就可以完全彌補甚至反超一頭。
不知不覺間,前無畏艦時代已經悄然來臨。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這個時候羅凱當然也不能落後,早在1892年底,新的造艦計劃就已經啟動……
第一百七十章 黃海海戰
既然在數量上無法和老牌列強相抗衡,那麼就用質量來彌補這一差距。羅凱決定讓早期無畏艦的時代提前到來。
比起前無畏艦,無畏艦取消了以往戰列艦上的用於攻擊的第二口徑主炮,裝備了同一口徑統一型號的主炮,保留了用於防禦輕型軍艦的副炮,以及使用高功率蒸汽輪機做動力。無畏艦將確立其後達35年世界海軍強國戰列艦火炮與動力的基本模式,此後戰列艦的火炮shè程以及航行速度將不斷的被大幅提高。
新式戰艦的噸位被定在一萬六千噸,計劃武通造船廠的三個船塢先後動工建造三艘以充實平海艦隊。
不過當預算出來之後,羅凱發現以臺海島的經濟實力製造兩艘都夠嗆,如果考慮到建造該艦所需要的資源,正值發展時期的臺海島實在不益於製造過多戰列艦。
以臺海島現有技術與裝置,能夠製造出這樣先進戰艦的造船廠非武通造船廠莫屬,海軍的擴張是把雙刃劍,一邊影響臺海島經濟發展的速度一邊又為其保駕護航,羅凱不敢打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