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2/4 頁)
正經經的攻城戰,想拿下這座城,就得拿人命填,尤其是這種兩國交戰,守城的一方是在本土做戰,更加佔據人和地利,甚至還有天時。可他們的一次奇襲,卻輕鬆的就拿下了這座城池。眼下遼東空虛,完全可以再試一次。若能再把新城也拿下,那麼擁有這兩座重鎮,相互倚靠支援,高句麗人就算舉國來戰,都很難再奪回去了。
“我贊成元帥的計劃,高元還在遼西呢,眼下新城空虛,我們完全可以再試一次。就算新城萬一發覺了我們,我們也不會有什麼損失。暫時,高句麗人都沒有能力組織一場對遼東城的爭奪戰。況且,我們現在有三萬人,還可以立即派人調松山營的兵馬過來。”松山營原本是預備阻擊高元撤退的,另外也是為了能夠萬一奔襲遼東城不利時接應他們。可現在既然拿下了遼東城,這裡又有糧有器械,那麼松山營的三萬人馬調進遼東城也就沒有問題。
“我還是覺得不能太一味冒險,當求穩,不能把眼前的大好形勢送掉了。”李景堅持。
“如今的大好局勢,不正是冒險而來。而且這不是冒險,這是根據形勢,做出的正確決策。”羅藝與他爭辯。
李靖倒沒料到羅藝會堅定的站在他這一邊,當下他想了想道,“我看這樣,就由某親率一萬輕騎前往新城,由李景與羅藝你們兩個率兩萬人留守遼東城,此外,再從松山大營調一萬人馬來遼東城加強守衛,如何?”
其餘各部將領也紛紛贊成李靖,李靖帶著大家出關以來,先是白狼城大捷,接著又奪得遼東城,這可是不爭的巨大戰功。主將能帶著大家立功,大家自然也就信服他。當下決議以下,然後又仔細商量了一陣具體的部署和作戰計劃,第二天,李靖親自率領一萬輕騎,只攜帶了七天的乾糧,就出城北上了。
三百里路,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對於攜帶雙馬的驃悍騎兵們來說,這甚至只是一天一夜的路程而已。
李靖率部一路疾行,直到小遼河南岸前,才下令停止前進,他將軍隊置於一處山谷中隱藏。
“大軍抓緊時間休息,偵察團立即出去打探訊息,新城附近百里的所有動靜,我都要一一知曉。”李靖下令。這一路行來,李靖沒有從西向東沿小遼河前進,而是直接走了東面,繞過了所有的大小城寨,務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大軍休整了半天,斥候一個接一個的回來報告。
他們來的迅速,小遼河北岸根本還不知道他們已經渡過遼河奪了遼東城,更不知道他們已經殺到了小遼河南岸。新城、玄菟城根本沒有防備,城門大開,百姓商人進進出出,田野間還有許多百姓在耕種放牧。進入新城的細作報告,高句麗王白狼城兵敗的訊息已經傳到新城,但也僅是少數官員大族才知道,普通商販百姓還不太清楚前後戰事。新城並不如遼東城一樣直抵遼河,他與遼河還隔著許遠,新城建立在小遼河的北岸,小遼河與遼河相通,而在遼河與新城之間,還有後黃城、橫山城、磨米城、麥谷城、玄菟城等沿線城池,可以說,新城如今的這種平靜,正是因為後黃諸城並沒有什麼警訊傳回。他們根本想不到,國王剛奪了漢人的遼西,大軍在遼河西岸的時候,漢人卻已經把他們遼河東岸最重要的遼東城給打下來了,並且直接從後面繞到了新城附近。
聽完各個斥候的彙報,李靖又仔細的詢問了幾個細節之處,然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天黑之後,渡河,兵發新城!”
第552章防不勝防
(感謝書蟲巨石、倬偉的支援,謝謝!)
“政事堂要全力做後遼東戰事的後勤支援工作,另外,吏部也得從現在開始籌備在遼東建立州縣,預先銓選好省州縣各級官府衙門的官員。”
易風在朝會之上,對於主管政事的政事堂諸相下達了直接要求。打仗是樞密院與三衙諸衛的事,可戰爭的後勤以及戰後的善後與管理工作,卻是得交由政事堂負責的。遼東之地,對於中原王朝極為重要。歷史上,隋常圖之而不能,唐雖得之而不能守。隋唐兩代前仆後繼的在遼東用兵,兩位皇親御駕親征,最終才滅掉了高句麗國。是兩位皇帝任性?那隋文帝、唐高宗他們呢?這絕不能用任性來形容,也不能說是要侵略,因為遼東漢時起就已經是漢之疆土,甚至往更遠點推,周時就已經是箕子朝鮮。不過收復疆土只能是兩代朝廷數位皇帝不斷用兵遼東的次要理由,最重要的理由,易風相信還是遼東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雖然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可由於生活習性問題,草原與中原人雖天生矛盾,可一般來說,草原遊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