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4 頁)
將被嚴厲處罰。這個應急糧,我設計的意思是用於我軍作戰的最後關頭,當上面下令使用應急口糧,就說明出現兩個情況,一是我們的後勤補給被切斷或者中斷,二是戰事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階段,如果兩三天內不能得勝,就只能撤退的情況下,才使用應急口糧。
凌雲仔細的向眾人解釋這個軍糧配製的原因,“六天口糧,主糧是三天量的精米,兩天量的死麵餅,一天量的發麵鍋盔餅。配三種主糧,也是為應對不同的戰場需求,當形勢很好的情況下,我們就優秀吃精米,有時間能生火煮飯。而如果在時間緊迫的時候,就吃死麵餅,這種餅事先制好,吃的時候泡點熱水就可以吃。在最緊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吃鍋盔,鍋盔是發麵餅,就算沒有水泡開,也能一邊行軍一邊吃。”死麵餅會很硬,沒水泡開吃起來可不好受,而鍋盔是發麵餅做的,鍋盔也能放上十天半月不壞,但卻比較膨脹,帶多了不方便。
故此,凌雲在三種主糧的選擇上,以精米為主,死麵餅次之,鍋盔再次之。
當然,也不能光吃主糧,光吃大白米飯吃大餅,吃的多,也不一定能獲得足夠需要的熱量。因此,還得有適當的副食品,肉乾、臘腸、豆子、鹽、醬,蔗糖塊,這些都是副食品。
凌雲解釋了半天,魏徵等人都還有些不以為然,鹽、豆醬還能算是必須補給品,肉乾也算需要,可蔗糖塊、臘腸沒必要也列進去吧。臘腸先不說他,就這蔗糖塊,這可都是極為貴重的物品了,六天的口糧中還要配三兩的蔗糖,易盟主還真是大方啊。
不過這單子可是凌雲仔細計算了半天的結果,單子上的主副食品加起來,六天口糧平均每天才一點一六公斤,要遠低於標準的一點五公斤的量,他還想要增加一點呢,怎麼肯再減少。至於所謂此時的蔗糖很昂貴,是奢侈品什麼的,凌雲還真不在意,不就是蔗糖麼,有什麼可稀奇的。別說最簡陋的蔗糖塊了,就是紅砂糖,白砂糖,冰糖他也都會提煉啊。想想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還曾經派官員去印度取熬糖法的事情,再看眼下魏徵等人對他給士兵行軍糧中增加三兩蔗糖的那份小氣樣,他覺得,倒是可以派人去購買如今這些提煉工藝簡單的蔗糖塊來進行加工,生產出更好的紅砂糖、白砂糖,甚至是冰糖。想想唐宋時期,糖業已經成為一個獲利極高的行業,凌雲也不由的覺得是個大有可為的行業。
既然凌雲已經打算將來製作出更好的糖來,那麼眼下這些蔗糖塊還真不被他放在眼中。列入軍糧單中,他又豈會再聽魏徵等人的意思劃掉。
“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們速按這張單子去準備,我回頭就把炒米等製作方法傳授下去,必須趕在三日後出征之前,把所有的軍糧準備妥當。”
第147章鳥槍換炮
“三郎真的決定不帶民夫隨軍?”魏徵再次問道。
野狐城內軍糧加工所,凌雲看著一隊隊的婦女正在熱火朝天的炒制粟米,揉麵蒸餅,分裝鹽包,不時的檢查一下,對著忙碌的婦女稱讚幾句。對於魏徵的問題,他一邊從一個熱鍋裡抓了一小攝新炒好的炒米,放在嘴裡償著,一面頭也沒回的道:“嗯,兵貴神速,帶上民夫速度就不可能快的起來。而且這次我們也只距城百里作戰,對手也並不強,七天之內就可以得勝收兵了。”
“萬一七天之內不能結束戰事,怎麼辦?”魏徵又問。
“真要打不贏,我就會撤回來。”
“這。。。”魏徵沒想到凌雲居然這樣回答,兵者大事,怎麼能如此草率。真要打不贏,到時要撤,又哪會那麼容易,萬一打不過,又撤不回,拖在那裡,軍中到時無糧,怎麼辦?
不過凌雲卻並沒有想到那些去,他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這次不帶民夫。軍中需要的糧草,由出生士卒自帶,六天口糧,兩天應急糧,有八天的糧食,足以打完這一仗了。這當然不是凌雲輕敵或者狂妄,而是本就有七八分的把握,再加上帶民夫並沒什麼幫助,反而會拖累大軍。
古代的軍隊後勤效率是極低的,甚至低的讓人髮指。
西漢時,李廣利二伐大宛,步騎六萬,動用的後勤為牛十萬,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數運糧。
《漢書…主父偃傳》:“秦始皇北擊匈奴,又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一鐘相當於六石四鬥,三十鐘相當於一百九十二石,這段書裡的意思是從後世山東將糧食運到西北河套地區,其有效的輸送量只有千分之五。從山東運兩百石糧到河套,最後只能剩下一石糧,這是何等的驚人。當然。隨著歷史的推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