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祿堂忙拱手道:“聽從將軍調遣。”
曹躍又道:“將馮洋叫過來,他當了騎兵一團的二營長快半年了,應該熟悉,由他擔任騎兵一團的副團長兼二營長,馮牧瀾、張春平,你二人暫時擔任騎兵一團一營三營營長,待遇馮洋商量提拔誰做連長排長和班長。”
馮牧瀾道:“將軍,不如低階軍官從親兵營裡選人吧?”
曹躍搖頭道:“親兵營的人一個都不能當,一定要從騎兵一團裡選拔,否則會出亂子。”
馮牧瀾想了一下倒也是這回事兒,於是和馮洋、張春平、孫祿堂一起商量了選拔名單,很快二十幾個臨時提拔的軍官名額就出來了,曹躍大筆一揮准許了。士兵們頓時高興了起來,馬福壽的帶兵走人卻給一些人留下了好處,起碼大家升官的空間有了。
走了馬福壽,並沒有影響士氣,曹躍第二天花錢給大家弄來了很多美食,畢竟今天是小年夜,北方的小年夜是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夜是臘月二十四,大家在一起歡歡樂樂地過著小年夜,倒是一時之間忘記了憂愁。
過了小年有幾天了,曹躍還是無所事事,他前往總理衙門卻始終見不著任何人,再一打聽原來大家都放假過年去了,頓時一陣嗚呼哀哉,看看大清公務員啊,還有年假!
這天快過年了,曹躍再去總理衙門報道點卯,卻意外地見到了軍機首輔翁同龢在此,原來是合同款,需要軍機處的人反覆考校。由於曹躍不是負責人,打聽了一下便要撤走了,但翁同龢的學生見到曹躍,忽然叫住了他。
這人面目清秀儒雅,戴著棉帽子貓耳朵,一副富貴相,見到曹躍說:“可是平定甘肅之亂的曹躍曹百川將軍?”
“在下正是。你是……”
“在下張謇,江蘇海門人。”
曹躍大吃一驚道:“你就是狀元張謇?”
張謇忙道:“曹將軍也聽過我?多謝曹將軍了。”
曹躍道:“張翰林,您怎麼也在這裡?”
張謇道:“翁中堂是在下座師。”
“哦……”
張謇、文廷式、汪鳴鑾、王伯恭、徐致靖、楊銳被稱為翁門六子,實際上他們其中只有張謇和王伯恭拜在翁同龢門下,其餘人只是因翁同龢擔任過會試的主考以及理想相同,在朝堂之中以翁同龢唯馬首是瞻,形成的帝黨而已。
第241章 實業救國
曹躍對這個狀元張謇十分感興趣,因為張謇在民國曆史上十分有名,他是中國的實業救國大家,他的一生幾經沉浮創辦了二十幾個事業集團,財富最多時企業總價值相當於半個江蘇省的年收入。讓人感動的是,張謇用這些企業賺來的錢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創辦了370所學校,這其中包括了中國第一所紡織大學即後世有名的上海市東華大學的前身中國紡織大學。
此外他在吳長慶的軍中擔任隨軍幕僚的時候,因朝鮮發生壬午兵變,幫助吳長慶寫了等文章上報朝廷,得到了潘祖蔭和翁同龢的大力肯定。張謇甚至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所以對日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受到很多軍隊軍官的推崇,袁世凱也對張謇非常尊重。
在民國時期,張謇因袁世凱的邀請曾經出任過中華民國工商部長,大力推動發展中國的實業,為北洋政府的黃金十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甚至北伐時期,無論是北洋軍南下和革命軍北伐,在路過張謇所在的江蘇南通的時候,處於對張謇的尊重,兩個軍隊均繞道而行,避免了戰火燃燒到南通。不過張謇最終因為他的紡織集團受到日本紡織業的衝擊,他的大生紡織廠最終被迫關門,在失望和無奈中,張謇最終病逝。張謇病逝之後,南通城萬人空巷,送葬隊伍排了十幾裡之長,比起五十年後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還要壯觀。
但是顯然現在曹躍和這個狀元倒是沒什麼話題聊,還是張謇主動聊起來西北戰事來,說西北戰局關乎全國此番雖然平定,但西北反反覆覆無不斷戰亂,連累的朝廷每年都要花大力氣治理西北,朝廷財力日漸消耗,於國於民都不利。
曹躍點頭讚道:“西北之亂,的確很是滋擾朝廷。”隨後他忽然自信一笑,道:“不過,在我看來,西北之亂不足為慮。”
“將軍為何這麼說?”張謇難以相信這個口出狂言的人就是平定了甘肅之亂的曹二郎,要麼他是有絕對的自信,要麼他就是一個妄人。
曹躍道:“我這麼說好像是把幾任皇帝都給得罪了,不過我還是要說,西北之亂很簡單,就一個字鬧的:窮!西北為什麼鬧?還是因為窮。西北地區乾旱,莊稼的產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