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因為姜述不瞭解,人心隔肚皮,將要害部門掌控手中,求得便是一個心安。
其他部門的官吏,則無需更換太多,開會交代一下,讓屬吏明白各自位置、權責、義務,這是底線,拿著國家薪俸,就要做好手頭差事,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以權謀私,若不努力做事,馬上滾蛋走人。
“讓我們走了,誰能接替?他們行嗎?”一位屬吏小聲嘟囔。
“別提這些,知道姜家為吏的多少人嗎?青州一地,職吏以上者近千。”一位關係要好的屬吏小聲說道。
大家不坑聲了。沒有實力,與姜家如何叫板?如何抗衡?那不是拿腳往鐵板上踢嗎?自處置三家大戶以來,姜述行事非常高調,聲名高,背景深,關係硬,族人多,有實力才有底氣。
細化的試行版規章制度,每個屬吏的職責範圍、評判標準、獎罰制度、監察制度,皆十分明確,做好了會重獎,做得不好會受到嚴懲。
人事問題解決好,許多事情就可以做了,有些事情屬於新創,沒有先例,規劃好之後不敢輕易實行,姜述將幾件大事寫好奏摺,送往京城。同時又給劉辯、張讓分別寫了封信。
大面積興修水利、規劃商埠等事,牽扯事情很多,佔地、移民、錢糧籌集分配等,不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許多事情百姓不明白,沒有朝廷旨意會有許多額外麻煩。
奏摺中講明興修水利與富民利國的關係,一旦興修水利,河道水面全部收為國有,以便統一規劃。私人興修水利不規範,因此要服從大規劃。再三講明興修水利勢在必行,水利大興,沼澤變良田,農業產量高了,會養活許多人口。水利是利國利民之舉,姜述沒指望討要錢糧,要的是優惠政策和詔書。有了詔書,行事就有藉口,農業大開發就可以執行。而不是像去冬今春那樣小打小鬧,打幾眼井,攔幾處河壩。
這份奏摺,特別在水利方面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總體規劃很有遠見,荀攸看完奏摺抄本,對劉辯道:“昌邑侯愛國愛民之心,憑此遠景規劃可見一斑。”
姜述並沒在坐等旨意,他送上奏摺之後,第二天帶了一大群人走訪民眾,這群人之中最惹人注意的是公主。公主當然不能拋頭露面,乘坐馬駕,面帶羅,就是面簾。
一大群人馬浩浩蕩蕩,來到了一處村莊,莊裡只有三十餘戶人家,皆是茅草屋子。張遼在前方開路,村頭碰到一位老者,問道:“劉大駒家怎麼走?”
老者見這群人沒有惡意,帶著他們穿過村莊,走向村西口,指著一個破爛院落,道:“就在這裡。”然後對著院落喊道:“駒子,有官爺來看你了。”
院內有個憨厚大漢,正在澆院裡幾畦菜地,聞言出門一看,來了一大群官爺,愣在當場不知所措。姜述排眾上前,道:“本官是東萊太守姜述,聽聞你事母至孝,特與公主前來看望。”
第一卷姜述篇第72章東萊新政2
這下可不得了,公主親自登門,一時間村裡沸騰起來,亭長、村長都急急趕了過來。公主不便出面,將車駕停在院外,姜述帶著數人進屋,一看家徒四壁,坑上躺著一位老大娘,癱臥在床已十餘年。姜述道:“大娘,你養的這個好兒子,是東萊的大孝子啊。”
大娘不識官服,不知姜述身份,見說話之人年紀不大,一時間不知如何答話。劉大駒在旁介紹道:“娘,這是東萊太守姜大人,來看望娘來了,公主也來了,車駕就停在院外。”
大娘不能下坑,道:“小民不能動彈,不能給公主和大人叩首,多謝公主和大人。”
姜述道:“大娘,我給你們帶些錢糧,你們日子過得太苦,是我做官做得不好。”
說完,讓左右將錢糧抬了進來,劉大駒娘倆望著錢糧,都掉下眼淚,劉大駒道:“多謝大人,侍奉老母是我應為之事,大人如此有些抬愛。”
說了一會話,姜途來到院中,左右送上一個匾,匾上是姜述親題“事母至孝”四字,姜述讓左右將匾掛在院門上方。此時院內外聚滿了人,姜述大聲道:“各位鄉親,今日我與公主前來看望劉大駒,因為劉大駒是個好兒子,是我們大漢孝順的典範。大漢以孝立國,所以今日我為劉大駒頒發牌匾,以後會讓縣衙按月發放錢糧,以為表彰。”
劉大朐是個獨子,寡母將他拉扯大,又為他娶了媳婦,日子過得雖然清貧,但是勉強過得下去。後來母親癱瘓在床,看病花盡了錢,媳婦苦勸不聽,跑回孃家不回,後來改嫁走了。劉大朐卻是痴心不改,十餘年將養母親,嫌點錢都為母親看病。人很平凡,事蹟卻很感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