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利,最多亦是不勝不敗的纏戰之局。大軍這一撤退,士氣全部喪失,趙雲、張飛所部又多是騎兵,西涼軍損失慘重。
待李催、李肅兩人站穩腳跟,收聚兵馬,去了一半有餘,只剩四萬餘眾,所幸兵甲齊整,多是董卓西涼舊部,雖敗軍魂尚存。眾軍會齊,軍糧不濟,搶了一座縣城,兵丁吃飽喝足行軍之時,城內已是一片狼籍,百姓死傷無數。
將近潼關,前方又有大軍攔路,卻是劉岱、劉瑤等眾奉命抵達。此時前有大軍阻路,後有追兵尾隨,兩李狠下心來,對眾兵道:“前方就是潼關,過了潼關就是我等根基之地,眾軍奮力向進,殺出一條生路。”
所謂哀兵必勝,劉瑤等軍敗得慘不忍睹,本想討個便宜,打個落水狗,不想遇上一群拼命三郎,一陣便被西涼精兵殺得血流成河,等到趙雲等軍殺到,眾軍已是去了半數,所幸各軍首領未失。
姜敘統兵趕到潼關以東,紮下大營,會合眾人議事,諸人皆到,唯獨少了曹操。初時姜敘以為出了什麼意外,令人探聽曹操近況,聞知曹操與袁術並肩伏擊劉協等眾,又探聽到曹操主力附近發現遺棄的劉協車駕,姜敘隱隱感覺不對,後來又得知曹操統兵向西冒進,心中大約猜出個輪廓,以為曹操劫了劉協,繞路回了東郡。豈不知不是曹操劫了劉協,而是勢單力薄、走投無路的劉協將精明強幹的曹操忽悠到了長安。
兩李哀軍大勝,又有守兵接應,順利進了潼關,依憑天險站穩腳跟,雖然元氣大傷,但是軍勢仍不可小覷。眾人推舉牛輔為首,軍心逐漸穩定,頑強抵擋數日,守軍士氣漸復。
姜述此次出兵,佔領人口稠密的司隸,面積擴大不多,人口增加不少,防禦線也成倍拉長。司隸久遭西涼兵肆虐,人口雖未減少太多,但錢糧幾乎見底,各郡縣都有大量流民,糧食缺口很大。所幸沒有出現歷史上的洛陽大火,董卓也未來得及挖掘歷代皇陵,否則姜述遇到的麻煩還會更多。
奪回京城是件振奮人心的大事,朝廷可以遷回洛陽,擁有玉璽、後璽、太后璽,理所當然可以稱為漢室正朔。但又面臨一件大事,遷都洛陽之後,朝堂官員多有熟識劉辯者,假劉辯能夠維持多久?朝廷舊官兵亂死了三分之一,兩李劫去三分之一,返回洛陽者也有三分之一,處理這些舊官也甚是棘手。
姜述需要處理的大事很多,無心待在潼關城下,相持數日,眾諸侯見大局已定,再無便宜可沾,紛紛託詞請辭。唯有孫堅、公孫瓚兩軍暫留潼關軍營。
姜述作為穿越客,受史書影響,對曹操、孫堅印象很差,後來發現曹操決非《三國演義》描述那般,雖然奸詐精明,但是一心為公,決非一心謀逆的大奸大惡之徒。與孫堅接觸時日漸長,發現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但非優秀政客,史書言孫堅早有謀逆之心並不靠譜。
第一卷姜述篇第119章恢復洛陽6
姜述對孫堅、曹操兩人重新剖析,認為歷史上曹操營救天子至許都之時,絕無取代漢室之心,只是一心想要中興漢室。失勢計程車人和獻帝身側的達官貴族相互勾結,想要東山再起,從曹操手中搶回權力,策劃了數次政變。曹操為了自保,讓自己的施政方策順利推行,不得不舉起屠刀清除異己。後來曹操重用寒門弟子,實乃無奈之舉,不是曹操不想重用士族而實是不敢為之。後來曹操根基牢固,聲望日高,打了許多勝仗,恢復了許多領土,把握朝政時間漸長,權勢逐漸穩固,出現非份之想則屬正常。史上曹操對待漢獻帝很好,三個女兒曹羨、曹華、曹節先後嫁給獻帝,無論財政如何緊張,獻帝用度從未發生短缺。廢漢立魏非曹操所為,而是曹操之子曹丕所為。曹操一生,應評為延續漢室之能臣。
孫堅一生身經百戰,屢立戰功,雖然驕橫霸道,做了不少違制之事,但從未有謀逆之心,甚至沒有割據的念頭。《三國志》評價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孫堅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偷匿玉璽,玉璽對於孫堅後代影響很大,後人以為天授玉璽乃是天意,因此產生謀奪天下的想法,孫策受此鞭策,銳意上進,歷經百戰,最終打下江東基業。又厚又黑的孫權將江東基業發揚光大,建朝東吳,成為漢未鼎足之一。
再說公孫瓚此人,史書對公孫瓚評價不高,《三國志》評:瓚遂驕矜,記過忘善,多所賊害。又評: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姜述受《三國演義》影響,初期對公孫瓚印象不佳,後來程立來信舉薦,言:公孫瓚善武事,慷慨大氣,能得軍心,為不可多得之將才。嘗從數十騎出行塞,擊鮮卑數百騎,致鮮卑畏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