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患其謬誤,懼乖典章,今欲博選諸儒詣東觀讎校傳記,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不知諸位有何高人可推薦?”
大將軍鄧騭道:“臣有一人可推薦,此人名馬融,乃馬續之弟,為人美辭貌,俊才善文,師從摯恂,博通經籍。”
當初鄧騭聞馬融之名,召為舍人。馬融清高孤傲,不肯應命。不料,遇到羌人劫掠,糧食漲價。馬融飢困交加,悔而嘆息,對朋友說:“古人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所以然者,生貴於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滅無貲之軀,殆非老、莊所謂也。”便去鄧騭的幕府任職。
鄧太后聽了,拜馬融為校書郎中,詣東觀典校秘書。
馬融素聞班昭大名,便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要拜她為師。
班昭見了馬融,問道:“你哥哥馬續最近可好。”
馬融道:“兄長如今正在平定羌人之亂。”
班昭哦了一聲,她和馬續相隔天涯,再無相見之日了。
馬融恃才自傲,上《廣成頌》:
臣聞孔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奢儉之中,以禮為界。是以《蟋蟀》、《山樞》之人,並刺國君,諷以太康馳驅之節。夫樂而不荒,憂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故戛擊鳴球,載於《虞謨》;吉日車攻,序於《周詩》。聖主賢君,以增盛美,豈徒為奢淫而已哉!伏見元年已來,遭值厄運,陛下戒懼災異,躬自菲薄,荒棄禁苑。。。。。。蓋安不忘危,治不忘亂,道在乎茲,斯固帝王之所以曜神武而折遐衝者也。。。。。。
因此,觸怒鄧氏,滯於東觀,不得調。
馬續的兒子看望馬融,卻不幸死在馬融的官舍,馬融便以此為由,自劾歸。
鄧太后聞之大怒,“馬融是對我懷恨在心,想以此羞辱我,說我不善待有才學之人,要遠離京城,去州郡就職,他休想。”
班昭對徒弟馬融的一切瞭如指掌,可是她並不為馬融開脫,因為,她知道鄧太后的厲害,而馬融也並沒有性命之憂,相反,待在京城東觀,反而對他有利。
鄧太后母薨,太后賜鄧家布三萬匹、錢三千萬。可是鄧騭堅決不收,還上書乞歸守制。
鄧太后猶豫不決,向班昭詢問良策。
班昭上疏道:
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闢四門而開四聰,採狂夫之瞽言,納芻蕘之謀慮。妾昭得以愚朽,身當盛明,敢不披露肝膽,以效萬一!妾聞謙讓之風,德莫大焉,故典墳述美,神�降福。昔夷、齊去國,天下服其廉高;太伯違�,孔子稱為三讓。所以光昭令德,揚名於後世者也。《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於從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讓之誠,其致遠矣。今四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靜,拒而不許;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緣見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採,以示蟲蟻之赤心。
鄧太后看罷頻頻點頭,“言之有理。”
鄧太后對鄧騭道:“哀家準你所奏,鄧氏一族不再出任朝廷要職。你有什麼可用之才薦舉嗎?”
鄧騭道:“臣這裡正有一人可薦,此人名楊震,人稱關西夫子,系出名門,其八世祖楊喜在高祖時因誅殺項羽有功,封赤泉侯。其高祖楊敞在西漢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其父楊寶習《歐陽尚書》,隱居鄉間教學。光武帝高其節,公車特徵,以病不就。楊震少好學,拜太常桓鬱為師,明經博覽,無不窮究。後在華山腳下的牛心峪口用其父授徒的學館收徒傳業,很多人慕名求學。牛心峪多槐樹,時人稱楊震槐市。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人們說:‘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臺也。先生自此升矣。’臣聞其賢而闢之,任其為荊州刺史,昌邑令王密在夜裡送給他十斤金子。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其子孫常蔬食步行,別人都勸他置些產業,他說:‘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鄧太后讚道:“真是良臣啊!”便將楊震升職,加以重用。
安帝永初五年,班昭撰寫《女誡》訓導女兒:
鄙人愚闇,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絀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恆恐子谷負辱清朝。聖恩橫加,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