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婿想來,先派人往南門去訪求那位高人,高人若到,真主所在,也定露端倪。”這話看似有理,其實無用,正是十足十的官場言論。
丈人微微皺眉,湊近一些,低聲對我說道:“說起真主,倒是頗有所指。”我以目相詢,丈人解釋說:“賢婿前往朗山這幾日,忠平王、高市王都有密信送來……”我吃了一驚,細想卻在情理之中。忠平王郕瑜、高市王郕琅,對於今上繼位,心懷不滿是必然的事情,況且據說大司馬崇韜隱有削藩之意,這兩位大王當然就更生疑懼。如果他們兩人以討伐“擅國逆賊”崇韜為名揭竿而起,真人所言“紫薇黯淡,兇星衝冒”,“大亂之兆”也就不難索解了。
丈人皺緊了眉頭:“所謂真主,定為二王之一。然二王皆為先帝昆仲,一在永泰,一在南定,國富兵強,難分軒輊。所從正合天命,我可為一代能臣,所從不合天命,我便為叛國逆賊,真人所謂吉凶參半之夢,恐正此意也。”
我微微點頭,贊同丈人的判斷。然而僅有這樣的判斷是毫無意義的,兩位大王實力和影響力都相當,我又從來沒見過他們(丈人雖曾有幸拜謁,卻也都沒有深交),天曉得哪一個會成功,哪一個會失敗?別說跟錯了主子,整個家族的前途就都毀了,兩位王爺都秘密前來結交丈人,他反應慢一點,等對方起事了甚至已經掌控大局了才表示擁戴,一樣不會有好下場。
丈人沒好下場,我的下場也一定不會妙。這種政治風波,一個搞不好就是誅九族的罪過,很不幸的,我也在丈人的九族之中——就算不在,我現在寄居成壽,怎麼也逃不脫干係。想到這一層,不禁額頭涔涔汗下。
丈人依舊用期待的目光望著我,似乎希望我幫他拿個主意。我只得推託說:“先尋見高人,料他定有所教。”丈人點頭:“如此,就煩勞賢婿前往迎迓吧。”
※※※
沒來由攬到這樣一個差事,還真是無聊得緊,若非此事和我的前途性命有莫大幹系,我一定找人代為辦理,自己躲在家裡讀書。在南城門口接連等了三天,到處尋找“頭頂星月,腳量山河”的人,卻都沒有發現——況且,什麼叫“頭頂星月,腳量山河”呀?
第四天早上,城門才開,就進來一群打扮奇異的傢伙。這群人一共十來個,全都頭戴草笠,足登芒鞋,雖然穿著長袍,大概為了方便趕路,卻都把袍角掖在腰帶裡,滿身風塵,汙穢不堪——雖然沒有見過,卻有耳聞,這一定就是所謂的“孤人”了。
孤人的祖先,據說是至聖家臣弧增。郕氏滅亡,至聖南走大荒之野,弧增並未跟從,他身為一名無主的流浪之士,招募一些弟子,竟然開始了講學的生涯。他的理論,和當時盛行的“本有”、“元無”兩個邪道宗門都不相同,和三聖的煉氣學說也有所差異,主張“人本孤窮,合而為萬物之靈,分而為草雞芻狗”。因為這樣的學說,他和他的弟子們就被稱為“孤人”。
孤人士不象士,民不象民,自成體系,據稱以平靖亂世為己任,到處依附他們認為“仁德、平和”之主,為了這樣的主子刎頸瀝血在所不惜,在威末亂世中,頗留下了仗義輕死的俠名。提到這個“俠”字,我就不禁聯想起所謂的大俠膺颺,心中對這些孤人也由衷地生出厭惡之感,正想退過一邊,避開他們,卻猛然在孤人群中發現了一個熟人。
(www。87book。com)
正文 第二部 龍池劫灰 第三十章 虛妄
更新時間:2008…6…12 12:29:56 本章字數:4380
古詩云:所識是虛,所想本妄,我之所處,其誰可況?
※※※※※
那人混在孤人群中,雖然也戴著草笠,登著芒鞋,但神態舉止,卻分明不是一路貨色,顯得格外扎眼。我注意到他的時候,他也看到了我,微笑著走過來打招呼:“離先生,久違了。”
“原來是蘋先生。”此時遇見蘋蒿,我不知道是惶恐還是興奮。此人是得道高人,若得他的指點,我前途無憂矣;然而一看到他,就難免想到縈山上那位老修道士,就難免懷疑自己現在所處所歷,不過一場荒夢,還是那老傢伙點化自己的手段。仔細想一想,四外看看,找不出什麼破綻,就算是夢,那也一定是個構造複雜到接近真實的夢,憑我的道行是窺不透的。既然不明白,乾脆就別去多想——我的個性一貫如此,也不知道是豁達,還是在逃避。
那些孤人似乎確是和蘋蒿結伴而來,看到他站定了和我敘話,他們也都遠遠站在城牆邊望著,趁便歇一歇腳。我向蘋蒿恭敬地作了個揖,問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