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頁)
漢江上空立即響起了崩塌雲霄的吼聲。
“生則俱生,死則同死。蒼天可鑑,江水為證!”
“生則俱生,死則同死。蒼天可鑑,江水為證!”
“生則俱生,死則同死。蒼天可鑑,江水為證!”
……
劉協拔出腰中的龍淵劍,劍身直刺蒼穹:“出征~”
臺下隨即此起彼伏的響起了呼喝聲。
“太平軍,出征!”
“御林軍,出征!”
“荊州軍,出征!”
……
戰鼓咚咚,號角聲聲。
一隊隊人馬自臺下轟然拔寨起營,滾滾往東南奔去。
江面上,千船競發,百舸爭流,帆影點點,波濤滾滾,隨著獵獵的江風向江漢下流飛逝而去。
多日以後,長江南岸樊口的孫策,接到“潛蛟”密使送來的漢帝誓師詞,竟然驚得手中的酒杯摔落在地,臉色煞白,魂飛魄散。
正在冀州征討袁紹的曹操接到暗靈的密信之後,久久無語,揮退了左右,獨自在大帳中靜坐了一個晚上,次日臉色憔悴,一夜之間長出許多白髮來。
而正率軍平定益州南部雍輳е�業鬧罡鵒粒��嗣氐�屠吹氖氖Υ剩�喚�鎏斐ぬ荊骸按宋鋇廴羰竅鵲鄣粘ぷ櫻�抑罡鵒簾厴崦�ㄗ簦�瞎�〈幔�藍�笠選!�
……
八萬荊州軍和大部分漢軍都走的水路,劉協帶著飛雲騎、龍騎衛、近衛營、飛龍衛和修羅三十六騎走的旱路,從襄陽出發,一路經當陽、江陵,奔往烏林。
當陽之南長坂坡,乃荊山餘脈,是南北旱路往來的必經之地。
此時的長坂坡,草木青青,鳥語聲聲,因為南北大戰在即,所以人煙稀少,看起來頗有荒涼之意。
寂靜的大道上突然傳來如雷的馬蹄聲,隨即塵頭大起。上萬鐵騎滾滾而來,給原本荒寂的坡道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劉協饒有興趣的四處張望。尋找著歷史上那些經典場面的地點。
縱蹄行走了一陣,發現前面不遠處有一個村莊。道旁的地裡還有百姓在耕種,倒也不怕賓士而來的漢軍,而是拄鋤好奇的望著這群騎著高頭大馬計程車兵。
劉協心中一動,暗暗想到:“這個村子莫非就是當年子龍救阿斗,糜夫人投井的村莊?否則這四野荒無人煙,怎麼會突然多出一口井來給糜夫人自盡?”
想到這裡,他回頭望了一眼身邊的趙雲,暗暗苦笑道:“當年師兄在此發威,七進七出救阿斗。殺死曹營無數名將,奪青釭劍,驚退張郃,從此名揚天下。可惜這個風頭現在出不了了。”
一邊想著一邊賓士而行,一座堅實的石木混建的橋出現在他眼前,劉協不覺一愣,突然策馬揚鞭哈哈大笑,催動飛雪從橋面上一躍而過。
張飛一聲大喝嚇退曹軍百萬的經典場面也不會出現了。自己的穿越,壞了多少猛將的英雄事蹟?
最吃虧的恐怕是二爺了。溫酒沒斬成華雄,顏良和文丑還活得鮮蹦亂跳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沒機會了,單刀赴會也不可能了。最悲劇的是恐怕當不成千古武聖了。
……
十八萬漢軍在江北烏林一帶雲集。鬥艦千餘艘,艨艟過萬,走舸更是不計其數。
而江東軍則駐紮在赤壁和樊口一帶。擁軍六萬,樓船兩艘。鬥艦五百,艨艟過千。走舸無數。
樊口府衙,孫策臉色鐵青的坐在大堂之中,兩旁的諸將整齊的排列在兩旁。
在孫策面前的案几上擺放著一道聖旨,從江北傳來的聖旨。
“朕自十二歲御駕親征,伐李儒、滅韓遂、定西域、剿袁術,自昔日年幼在陳倉一敗之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此非朕之能也,乃漢室之運也,天下之望也。今朕治水陸軍十八萬,良將數百,旌麾南指,欲一統江南,結束戰亂,令大江南北之黎民共享盛世,不再受顛沛流離之苦,不再承人命草芥之悲。將軍有經天緯地之才,當識天下大勢,知世間大義,豈可為一己之私慾,置江南數百萬百姓於不顧……”
孫策緩緩的問道:“漢帝前來招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將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眼中神色複雜,卻沒有一人應答。
一人挺身而出,大聲笑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孫策眉頭一皺,對著那人問道:“子布何意,喜從何來?”
那人正是江東名士張昭,只見他笑道:“昭以為,無論江北之帝,還是西蜀之帝,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