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頁)
*********
尤來山南麓,袁軍大營。
袁紹與幾個心腹武將和謀士正在飲酒作樂。
袁紹舉杯對沮授笑道:“公與此一石二鳥之計果然大妙,如今曹操已揮兵直指琅邪國,不但解了泰山郡之困,還迫使陶謙退出豫州,帶兵回救徐州,如此又幫了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一把。如今我已派六萬大軍連夜馳援延津和白馬,則兗州西面應無恙也。孤敬公與一杯!”
兩人相視一笑,對飲而盡。
袁紹又大笑道:“都說曹操足智多謀,如今一見,不過偶爾。區區雕蟲小技,便讓其方寸大亂,倒戈反向,如此可見曹操手下的謀士也是一幫蠢材,哈哈!”
沮授哈哈笑道:“非也,非也!曹孟德一向多疑,豈會看不出其中奧妙。只是如今他與魏王在此相持不下,空耗錢糧,早有退心,而且其對徐州虎視眈眈,早就覬覦已久,在下不過給了他一個出兵徐州的藉口而已。”
袁紹一愣,隨即又笑道:“一切盡在公與掌握之中,孤有公與,何愁天下不定!”(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九章 血旨
曹操驚聞父親曹嵩被殺之後,立即將大軍撤出泰山郡境內,派大將夏侯惇、夏侯淵率三萬青州軍為前部,自率諸將及七萬大軍為中軍,令于禁統領兩萬軍隊在後押運糧草和輜重,浩浩蕩蕩的殺向徐州琅邪國境內。
袁紹在曹操撤軍之後,連夜派文丑率四萬大軍馳援岌岌可危的延津,派馬延率兩萬軍隊奔赴白馬相助顏良,兗州之危暫時解除。
陶謙得知曹操進攻徐州的訊息,急忙從沛國撤軍急救琅邪國。解除後顧之憂的袁術令紀靈率三萬大軍馳援袁耀,頂住徐晃、典韋和趙雲的攻擊。
中原之戰況,因曹嵩之死而風雲突變。
十二萬曹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攻下大半個琅邪國,直逼琅邪國開陽城。
開陽城終究是琅邪國治所,城牆自然比琅邪境內其他諸城堅固了許多。三天前,陽都告破,陶謙部將曹宏遂率三千殘兵退守開陽,恰逢陶謙親率三萬大軍馳援開陽,其中包括三千丹陽精兵。曹軍十萬大軍雖猛攻三日,卻始終難以撼動城池分毫。
“殺~~”
綿綿不息的喊殺聲中,黑蟻似的曹軍再次洶湧而來,倏忽之間一架架雲梯已經架到了堡牆上,數千名青州悍卒口銜鋼刀、手腳並用順著雲梯爬了上來,這些囂張的青州兵。大部分為青州黃巾軍改編,悍不畏死,竟然連盾牌都懶得舉了。似乎根本就不懼怕守軍的弓箭。
可惜他們遇到的是丹陽精兵,“自古精兵出丹陽”,丹陽精兵的勇悍聞名天下,又豈懼青州兵。
“殺~”
一名丹陽兵怒吼一聲,手中長刀毒蛇般砍出,惡狠狠地砍在一名青州兵的肩頭,青州兵的身形猛地一頓。手中腰刀咣噹落地,雙手無力地捧住鮮血噴湧的肩頭,淒厲地哀嚎起來~~
“嗖~”
丹陽兵還沒來得及抽回長刀。一支鋒利的狼牙箭已經閃電般攢射而至,冰冷地射進了他的左眼,蛛絲般的冰寒頃刻間從中箭的左眼漫延開來,丹陽兵感到自己的身軀陡然間變得無比沉重。
只見他揮起快刀削掉插在眼中的箭身。獨眼閃爍出噬人的光芒。只見一名青州小校正於十步之外張弓搭箭,又一支鋒利的狼牙箭綽於弦上,瞄準了又一名徐州兵士~~
“哇呀呀~~”
那名丹陽兵仰天淒厲地長嗥一聲,惡虎撲食般搶上前來,倏忽之間奔過了十步之遙,突然騰身而起,人在空中,長刀如泰山壓頂般劈了下來~~
“嚓!”那名青州小校竟然被劈成兩半。掉落於城下。
那名丹陽兵沒有停止住衝勢,而是順勢向前。手中的長刀順手一揮,又是一名剛剛登上城頭的青州兵被劈落城下。
這只是一名最普通的丹陽兵卒,城頭上的丹陽兵勢如瘋虎,以一當十,勇不可擋,殺得青州兵心中膽寒。
就連城下的觀戰的曹操都不得不搖頭讚歎:“丹陽精兵,竟然勇悍如斯!”
城樓上,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將,身穿連環鎧,花白的鬚髮在風中飄舞,滿臉淒厲和憤恨之色,只見他舉刀撩空,淒厲地嘶吼起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堅守在城樓上的徐州兵跟著陶謙竭斯底裡地怒吼起來。
陶謙手中的長刀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