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坤的大棋。
只是他低估了李儒的智商,他認為李儒不過靠著董卓起來的一個暴發戶,怎麼能跟他這個出自四世三公家族的太傅比。他認為儘可掌控李儒於掌股之間,然而他錯了。李儒是西涼第一謀士,即使在群星璀璨的三國時代,也是排名靠前的謀士。錯了就會輸,所以他輸得很慘,慘到滿門抄斬。
劉協想的卻是袁隗進入了一個死局。袁紹要反董卓,而他是袁紹的叔父,董卓是不會讓他活著的。
劉協嘆了口氣。朕何嘗不是走入了一個更大的死局。董卓專橫,而他偏偏是董卓所立,袁紹反董卓勤王,他偏偏不得不下旨誅殺袁紹的叔父全家。
這是何等的一個死局!即便他得到這樣一個機會充分表現了他的神明英武,又運用一千八百年的智慧和先知的優勢擊敗了董卓。而他為董卓廢劉辯而立,又是先皇次子,並曾下旨誅殺袁隗,這些死結仍然牢牢地纏在身上,這些死結雖已不足以致命,但也將他束縛得五花大綁,舉步維艱。
靈堂外三四百人身穿白衣、纏著白布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大街兩邊。正中靈堂一個大大的“奠”字,當中立著袁隗的牌位“大漢太傅袁公隗之靈位”,旁邊是袁基的牌位,然後是其他人的牌位。袁紹、袁術和袁遺,跪在靈堂之側。
兩邊立著冀州刺史韓馥、濟北相鮑信、東郡太守喬瑁、河內郡太守王匡。此四人都是袁氏門生,所以也是一身素縞在旁守靈。
靈堂口兩邊分立著兩隊衛士,個個頭纏白紗,卻又身披鎧甲,手執長槍,虎視眈眈。不似在守靈,倒是如臨大敵。
一人跪在靈堂中間,手捧三柱香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上香完畢後,向前扶起袁氏三兄弟,說了幾句勸慰的話,然後昂然而去。
袁術望著此人離去的背影,嘴角露著一絲微笑:“上黨太守張揚也來了,十八路諸侯只差六路了。”
袁紹沉聲道:“能前來祭奠者,縱然未必支援我等,必不會決意反對。若諸侯盡皆前來,則大事可成也。還有何人未來?”
袁遺答道:“北海孔融、徐州陶謙、西涼馬騰、北平公孫瓚、長沙孫堅,還有……曹操。”
袁紹皺眉道:“西涼馬騰,路途遙遠,來與不來無傷大礙。孔融與陶謙不過兩犬耳,不足掛齒。但是白馬將軍公孫瓚、江東猛虎孫堅以及曹操皆世之梟雄,不可輕視。”
袁術陰聲道:“曹阿瞞與昏君極其親近,我聞其舉兵乃受昏君所託,前日在雒陽城外極力維護那幾個狗衛士,此人必成我等敵手。而公孫瓚和孫堅此兩人或可近之。”
袁紹怒道:“要不是當日你斷孫堅糧草,惹下仇怨,孫堅怎會避而不來?”
袁術啞口無言,卻又心頭不服,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陛下駕到!”
街口傳來一陣喧譁。袁紹和袁術立刻變了臉色。
袁術朝外問道:“來了多少人?”
外面衛視頭領答道:“車駕停在巷口,僅十二人前來。”
袁遺怒道:“不如就此誅殺昏君,為叔父報仇?”
袁紹厲聲道:“昏君必然有備而來,不可輕動。”
袁術陰測測的道:“見機行事,能殺則殺!”
三人從邊上侍衛手中取過寶劍,藏在身後。
袁術厲聲傳令:“列槍陣!”
兩邊衛士呼啦啦的將長槍舉起架成一個∧形槍陣,要入靈堂者必須從槍陣下低頭穿過。
說話間,只聽到一路的三呼萬歲聲,劉協手纏著白紗,配著龍淵劍昂然而來。身後跟著王越、王允、張遼和李逸飛,緊隨著後面是八個飛龍衛。
王越見到槍陣不禁大怒,拔劍指著他們喝道:“你等見到陛下不下跪,還阻擋聖駕,該當何罪?來人,殺!”
袁術臉色一變拔劍欲喝,卻聽袁紹一聲斷喝:“還不跪下給陛下請罪!”
眾衛士立刻嘩啦啦的將長槍扔在地上,紛紛倒地跪拜三呼萬歲。
劉協冷冷一笑,淡淡的說了一聲:“平身,給朕讓開!”
眾人讓出一條路來,劉協昂然而入,張遼、王越、王允和李逸飛等四人跟著走了進去。
望著裡面黑壓壓的一片棺木,劉協不禁也心裡一陣惻然,臉上的神色也變得肅穆起來。
他接過旁邊遞來的三炷香,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又接過一碗酒輕灑在地上祭奠亡靈。然後開始哭祭道:
“嗚呼次陽,遇禍身亡。朕心有愧,哭斷肝腸。江河凝滯,日月無光。卿如有靈,聽朕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