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而來,翻身下馬一路急跑,跪在劉協面前道:“稟報陛下,臣有急事密奏。”
劉協看到他一臉焦急的樣子,立即站起身來,對著下面跪倒的兩人呵斥道:“今天的事就到此為止,你兩人當齊心協力,並肩作戰,再有內爭,定斬不饒!”
說完便帶著隨從眾人離去。
路上,劉協聽到張傑的密報不禁心頭大奇:這玉璽不是說落在建章殿裡的井中嗎?結果他派人將建章殿裡的幾口井裡翻了個遍,又再掘了三尺,連一根毛都沒找到。想不到竟然是掉落到了宮外的井中,而且居然又被孫堅得到了,孫堅居然又私藏玉璽出逃了。
他臉上烏雲密佈,他轉過身來像在問身後眾人又像在自言自語:“孫堅為何要暗藏玉璽?難道他也想篡逆稱帝?”
歷史改變了軌跡,卻改變不了人心。表面忠心耿耿的孫堅,終究還是沒有忍住稱王稱帝的ye心。在傳國玉璽之前,他依舊選擇私匿潛逃。
他想起歷史上曹操說的那句話:“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自從黃巾之亂以後,朝廷迫於形勢允許地方官員自行組織軍隊抵抗,軍政合一。最終造成地方官員紛紛擁兵自重,勢力大到一定程度之後,野心也膨脹起來,開始做起稱王稱帝的夢想。袁術一個,劉備一個,孫權一個,袁紹和曹操不過裝了一下,他們的兒子都稱了帝。
“皇帝不好當啊,亂世皇帝更不好當啊。”他暗暗嘆了口氣。
回到宮裡,立即宣召王允和盧植商量此事,最後合計認為孫堅終究勤王護駕有功,而且袁紹一黨賊心不死,不能直接撕破臉皮,商定由盧植修書一封,安排快馬加急送給孫堅,譴責孫堅暗藏私心,並傳達陛下的旨意,只要他交回玉璽,既往不咎。
第六十章 孫劉大戰
襄陽南部,一支軍隊打著“孫”字大旗緩緩而行。
孫堅騎在花鬃馬上,臉色陰沉。
“此地為何處?”孫堅轉頭問道。
“此地乃襄陽地界,再往下就是中盧了。”有人答道。
孫堅點了點頭,抬起頭來,仰望天空,嘆了一口氣。
傳國玉璽,得之則“受命於天”,我此舉到底是對還是錯?陛下待我不薄,我竟匿玉璽而逃,這到底是上天要滅我,還是天運要落到我孫家?
“報!”一騎斥候飛來。
“報孫將軍,後面有十數騎追來,自稱來自京城,說京中有密信需交給將軍。”
孫堅臉色一變,沉吟了一下才道:“帶過來!。”
張傑率著十數個皇宮侍衛策馬奔來,遞上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
“公乃朝廷之臣,璽乃朝廷至寶。公既得璽,當交還於朝廷,緣何攜璽私逃?公忠義之名揚於天下,豈能一念糊塗而留千古罵名?若得玉璽者可得天下,為何符寶郎懷玉璽而投井自盡?陛下仁慈,憐公一世英名,若公完玉璽歸於朝廷,則可既往不咎也。還望公三思之。”
密信後面蓋著“盧子幹”的私印。
孫堅抓著密信久久不語,望著“既往不咎”幾個字,虎目中已微微淌淚,許久才對張傑道:“請大人先回京師,告訴盧大人,孫堅已知道怎麼做了。”
張傑對他一抱拳:“既如此,在下則別過孫將軍,將軍保重!”
孫堅也還禮道:“珍重!”
孫堅望著張傑等人的背影漸漸遠去,緩緩的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匣,對程普說道:“德謀率三百騎兵護衛,替我回京一趟,將此物親自交還給陛下,不得有誤。”
黃蓋、程普和韓當三人齊聲驚道:“將軍真要將此物交還陛下?此乃天降洪福啊!”
孫堅搖了搖頭道:“盧大人說的對,倘若得此物能得天下,為何那符寶郎會懷此物投井自盡?我孫堅無福據有此物,若逆天而行,只會帶來無窮災禍,連累諸位。”
三人正要繼續相勸,突然又有一騎斥候飛馬奔來,火急火燎的稟報:“報將軍,後面有追兵殺過來。”
孫堅大怒:“哪群不開眼的毛賊,敢尋孫某的晦氣?”
那斥候氣喘吁吁的說道:“不是山賊,是劉荊州親率大軍而來!”
孫堅大驚失色,將錦匣揣入懷中,拔出古錠刀,喝了聲“跟我來!”,拍馬往後奔去。黃蓋、程普和韓當以及其他諸將隨即緊緊跟隨在身後。
孫堅軍後陣變前陣,迅速結陣迎敵。
迎面黑壓壓的湧來一片烏雲,細看卻是數萬大軍洶湧而來。
靠近半里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