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第2/4 頁)
帝國政府費了好幾年時間把兵力都集結完畢了,不能如期開戰的損失一點不比打仗少。所有這些集結工作都要花錢啊,還不是小數,總不能再悄無聲息運回去吧。那樣的話就是全賠,一點損失也彌補不回來,這也是影響議會做出最終決定的一個大麻煩。
當洪金河把這個憂慮透露給洪濤之後,他這位老爹笑眯眯的從兜裡拿出了一張紙條遞給了兒子,上面畫了一張地圖,還寫了一段話。
“印度半島……您可真狡猾,大宋人這次是免於戰火了,可是半島上的人就活該倒黴了啊。如果讓我表哥知道是我慫恿帝國政府入侵他大舅哥的領地,不知道他會不會來我家和我拼命。”紙條上畫的就是印度半島,那段話的意思是說讓帝國別鳴金收兵,只是轉換一下作戰目標,把大宋換成印度半島。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印度半島對帝國以後向西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半島之上並不都是心向帝國的國家,還有很多國家並不擁護帝國,一旦他們碰上了好機會,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咬帝國一口,趁著這次機會,不如把它們一次性都解決了,一勞永逸。
另外這裡還是帝國進入西亞、中亞地區的必經之路,就算不全部佔領,也應該把它基本控制住。印度半島一旦被帝國拿下,阿拉伯半島就沒什麼蹦躂的可能了,想什麼時候佔領就什麼時候佔領。
其次印度半島上有帝國急需的人口和市場,一旦大宋成了帝國的加工廠,生產出來貨物總得有地方賣才成,即便是印度半島的市場沒有大宋大,也不能說算小了,聊勝於無嘛。
最後就是成本問題了,刀已經出鞘,不見血就收回去等於白浪費感情,印度半島就是洪濤給帝國找的練刀地點。半島上有煤有鐵,紡織業也很發達,多少也能補償一下帝國的軍費損失。如果不給帝國軍隊找個合適的目標,議會在取消對大宋用兵的問題上意見就會有很大分歧,有了印度半島這個目標,相對就要好商量多了。
至於說這個主意到底會不會給半島上的人民帶來災難,那就不是洪濤和洪金河需要考慮的問題了。洪濤只需要保住大宋,洪金河只需要保證帝國的利益,其它人倒黴了活該,活下來算運氣。
更不要臉的是,洪濤沒把這個主意當面伊一的面講,而是私下裡給了自己的兒子,並且告訴他在這件事兒上不要親自出面,要讓伊一向議會提案。
原因只有一個,印度半島上最大、最強的國家就是泊蛟大舅哥的,如果這件事兒由金河提出來,肯定會引起泊蛟的不滿,由自己提也是平白無故得罪人。這種活兒還是讓伊一去做比較合適,本來他這個帝國總理就是從泊蛟手裡搶過來的,再害泊蛟一次也不會令人意外。
044章倒黴蛋
“嘿嘿嘿……我是該叫你文董事長好呢,還是叫你文總理,或者乾脆叫文皇帝吧!你的臉可真大啊,一張嘴就要長江以北,你還知道自己姓什麼不?現在踏實了吧,你十多年的努力全部讓我幾句話就給抹殺了,一絲一毫都不剩,而且還有赤字。你不光拿不到權利,還成了階下囚,我特別想聽聽你現在的想法。”
就在洪金河目送著父親的艦隊離開,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時,洪濤在他的旗艦上卻正眉開眼笑的對著文浩噴毒呢。這個時候的文浩用喪家犬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以他的聰明腦袋瓜子,就在見到洪濤那一瞬間起,肯定已經想明白了大部分事情,也對自己的處境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己這回算是真完了。
人這一輩子,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就在半個月前,當伊一通知他一起來與大宋進行和談時,文浩內心的喜悅感就別提多濃烈了。這相當於海峽公司國已經被列為同金河帝國、大宋同等的位置了,也就是說自己那個劃江而治的設想被認可了。
至於說這次談判要談什麼,文浩覺得自己已經瞭然於胸了,無非就是對大宋朝廷發出最後通牒,逼著他們認可這份計劃。同意了,還可以對皇室和朝臣有個優待條件;不同意,那就大打出手,最終結果會很血腥。
當然了,文浩並沒對談判結果抱太多的奢望,別人不瞭解大宋朝廷,他必須瞭解。別看宋人重文輕武,但他們真的不怕打仗,可能也打習慣了,這種刨祖墳一般的要求,大宋朝廷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哪怕明知道打不過,也得打。
打的結果嘛,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光是應付海峽公司國的僱傭軍大宋軍隊就已經使出全力了,才稍稍佔優。一旦金河帝國的正規軍進入戰場,大宋軍隊不管多頑強、多有經驗,也是擋不住的。裝備上、指揮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