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1/4 頁)
大夫人聽到蕭南難產,眼中閃過一抹快意,隨即又想到這個兒媳婦雖可恨,可她腹中的孩子卻是自己的親孫子。又聽到什麼保大保小,她幾乎是下意識的將心裡話脫口而出。
接著,大夫人又想到了,不行,蕭南可是郡主,如果因難產而死。大公主定會追究,屆時,別說她的小八,就是整個崔家都要被遷怒。
想到這裡,大夫人忙遮掩似的補充了一句,“不過,首要的還是先保住郡主。對了,太醫怎麼說?”
琉璃搖搖頭,“這小丫頭只是在中庭打掃的粗婢,若不是郡主生產,內院有些鬆散,她根本就進不去。僥倖混進去了,也只敢在外圍站著,也只聽到了這麼一句。其它的——”
大夫人將佛珠扣在小几上,沒好氣的罵了一句,“沒用的東西,平日裡打聽不到重要訊息也就罷了,如今到了關鍵時候,還是什麼都探聽不到。”
大夫人還待繼續說什麼,忽然門外傳來婆子刻意拔高的問安聲:“奴請大娘子安、三娘子安,大娘子、三娘子,夫人剛剛起來,還沒有梳洗,請兩位娘子先在廂房吃盞茶湯。”
接著便是王氏溫柔的回答:“既是如此,那我們就去廂房坐一會兒,等阿孃收拾妥當了,再喚我們。”
再然後是韋氏的聲音,“嗯,就按大嫂說的辦。”
言畢,妯娌兩個便去了正堂西側的西廂房等候。
大夫人知道兩個兒媳是來請安兼匯合的,待會兒與她一起去太極宮參加朝賀。
有正經事要辦,大夫人暫時把蕭南難產的事放在一邊,叫來趙媽媽,吩咐她派人去盯著榮壽堂,一有訊息就來通知她。
換好了朝服,簪上金鈿,確定沒有差錯後,大夫人命人喚兩個兒媳婦過來。
王氏和韋氏也穿著朝服,髮髻上簪著金鈿,她們緩步進來的時候,又兩個小丫鬟正蹲在地上給大夫人穿鞋。
穿上高頭雲紋履,腰間掛好玉佩和荷包,大夫人的整套行頭算是收拾妥當了。
王氏韋氏紛紛上前見禮,婆媳三人寒暄了幾句,便一起走出正堂。
王氏走在大夫人右側身後半步遠的位置,她一邊問大夫人昨夜睡得可好之類的家常話,一邊偷偷打量大夫人的臉色。
她是榮康堂的當家主母,昨夜隔壁的喧鬧她早就發現了,今日更有小丫鬟來報,說是襄城郡主‘寤生’,極可能難產。
當時就把王氏嚇了一跳,她與蕭南雖不是什麼閨蜜姐妹,但好歹也是隱形的同盟,大家又同是女人,推己及人,王氏倒真為蕭南而擔心。
兀自一個人在佛堂幫蕭南唸了十幾遍‘難月文’,祈求佛祖保佑她們母子平安,直到外頭的丫鬟提醒時辰,王氏才出了佛堂過來給大夫人請安。
見了大夫人,王氏禁不住想著,這位婆婆主持了崔家幾十年的中饋,現如今卸了任,但手裡多少還有些得力的人,自己能探聽到的訊息,大夫人也能知道。
如今看到大夫人的神情,王氏也愈加肯定,婆婆已經知道蕭南難產的事兒,可再仔細看。卻發覺婆婆眼中只有焦急,並沒有擔心。
低頭想了想,王氏便猜到了婆婆的心思——大夫人只擔心孩子亦或是蕭南難產而死對崔幼伯、崔家的影響,並沒有真心為蕭南母子心憂。
猜到了這一點。王氏心底一片寒意,緊接著她便聯想到了自己,去年郎君外室醜聞被三戟崔家發現的時候。婆婆又是怎麼對自己的?
王氏冷笑,心底卻想起蕭南的那句話:做得再好,婆婆也不會當你是女兒,而是一個隨時可以犧牲的外人。
看來還是人家想得透徹呀,自己只記得出嫁時阿孃說的話,阿孃說真心換真心,只要她好好孝順婆婆。婆婆早晚會知道,也會真心待她。
但現在看來……蕭南還是郡主呢,又有強大的孃家做依仗,大夫人都敢如此。自己呢,王氏漸衰。一旦有什麼利益需求,第一個被犧牲的就是她。
抿了抿唇,王氏心中有了決定,以後還是多跟榮壽堂親近,至於大夫人,她老人家還是靜養的好。
婆媳三個分別上了自己的馬車,車輪滾滾,半個時辰後,便抵達了皇城。
皇城外。大公主帶著兒媳婦下了牛車,袁氏眼尖,看到了鄭氏的車架,忙提醒婆婆:“阿孃,是崔家大夫人和兩位少夫人的車架。”
“無關緊要的人,無需理她。”大公主頭也沒轉。徑直進了城門,在內城,換了公主規制的肩輿,一路朝兩儀殿走去。
此刻,大公主還不知道蕭南難產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