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1/4 頁)
崔幼伯哪裡知道呀,他只知道這道菜不是崔家菜。那麼就應該是蕭家菜,可蕭南嫁給他後就沒下幾次廚,偶爾下廚也沒有弄過這道菜。
送飯的小廝很機靈,忙上前解說道:“好叫這位郎君知道,這道菜是我家娘子親手做的,名為碧荷團包飯,是蕭氏的特色菜,聽聞前朝蕭皇后極喜歡這包飯的清香素雅。”
碧荷團包飯?
什麼東東?
四個人都很好奇,但當著小廝的面,誰也不肯露怯。
待小廝們退下後,崔幼伯作為主人,熱情邀請大家品嚐。
王子謙比較灑脫,他第一個解開了那團荷葉包,只見荷葉慢慢放開,露出一個圓包兒型的飯糰,飯糰透著油光,其間還夾雜著許多小丁,像什麼肉丁、香菇丁、竹筍丁等等等。
抄起一個長柄銀匙,王子謙舀了一勺米飯,送到嘴邊輕輕咀嚼,然後用力點頭:“美味,真不愧是蕭氏的私房菜。”
陳亞夫卻朝面前的香橙蝦仁而去,用筷子夾了一個蝦仁,輕輕咬了一小口,他咦了一聲,然後問向崔幼伯,“崔郎,這、這竟是用油爆炒的?跟那家崔氏酒肆的炒菜一樣?”
崔幼伯一愣,隨即笑道:“是呀,崔氏酒肆的選單便是從我崔氏食譜中分出來的,呵呵,不過是我家堂妹用來賺點兒脂粉錢。”
崔惠伯和崔薇開的哪件酒肆,起初崔家的人並不知道,後來因炒菜爆紅京城後,崔守仁和崔澤才聽人說起。這兩位相公知道後,很是火大,立刻命人將崔六叫了來,好一通斥責。如果不是酒肆的地契上寫著小柳氏弟弟的明兒,崔六一家子極有可能被老相公掃地出門——父母在,無私財,你小子開個酒肆還敢用崔氏字號,你這是想做啥?!
雖沒有沒收酒肆,但酒肆的菜譜卻歸到了崔家食譜中。
崔薇很不樂意,明明是她‘發明’的好不好,崔家怎麼能強行拿走?
崔六卻甩給她一句話,“要食譜,可以,那就滾出崔家。”
崔薇只是有點兒盲目自大,腦子還是蠻清楚的,她知道古代對於一個女子來說,離開了家族的庇護,別說菜譜了,就是她這條小命也就有可能被人拿走。
於是,崔氏食譜又新增了十幾道私房菜。
蕭南見狀,也放心大膽的用葷油炒起了菜,繼而誕生了不少拿手好菜……
ps:二更,謝謝蘩羽645098親的打賞,謝謝吹一個糖人兒親的更新票和小粉紅,謝謝夢迴沐澄親的小粉紅,謝謝oscar親的評價票,謝謝親們的訂閱,謝謝!
第046章 家有賢妻(三)
今天,整個大理寺都知道了一個訊息,那就是新來的司直崔大郎,家裡給他送了極好的晝食,正邀請同僚一起享用。
傳到最後,流言升級了,人們都說崔家送來的這晝食可不是一般的飯菜,而是結合了崔、蕭兩大世家的家傳秘製菜,光這兩大家族的名頭,就引來不少人的關注,更不用說那傳承幾百年的經典菜色了。
於是乎,跑到崔大這邊來蹭飯的‘同僚’越來越多,最後連寺卿、少卿、寺丞、寺正都驚動了,紛紛端著自己的廊下飯溜達過來,笑眯眯的要求進行‘交換’。
這倒不是說幾位官老爺好嘴貪吃,實在是崔、蕭兩家的名聲太響了。而且,像他們這樣的家族,一般只有家族大宴或者重大節日的宴集才會用家傳的私房菜,平常時候,就是自家人也只能吃到一兩道,更不用說八竿子打不著的外人了。
說句不怕掉分的話,作為個與崔家沒有關係或者關係不近的外人來說,能吃到著名的崔氏菘湯菹,也是極幸運的事兒呢。
如今崔家送來了一大桌密不外傳的飯菜(崔大無語:謠言真可怕),大理寺的諸位郎君哪有放過的道理。
上司來了,崔大和其它三位同僚,哪敢繼續坐著用餐呀,紛紛停箸,站起來邀請幾位共食。
人一多,飯菜就不夠。蕭南準備飯菜的時候,擔心崔大同僚中有飯量大的,特意準備了六人份的碧荷團包飯,結果……
幸好。蕭南忽然想喝麵疙瘩湯,便吩咐廚娘煮了一鍋,結果廚娘還以為這些湯也是給郎君送的,便按照十人份的煮了:六人份送去衙門。剩下的四人份則是老夫人和娘子及兩位主人身邊的媽媽吃的。
蕭南見此情況,也不好訓斥廚娘,便又派人送了一大銅鼎的海鮮菌菇疙瘩湯。
崔大一看送菜的小廝又來了。心裡大定——嘖嘖,還是娘子有先見之明呀,他這是請人吃飯,結果客人們沒吃飽,這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