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頁)
”
蕭鏡微微一怔,不解的問道:“印刷?是何物?”
蕭南聞言,起身從一旁書案上取了本碑帖,隨手掀開一頁放在蕭鏡身前,道:“阿耶,多謝您當年讓三哥給我送了這麼多的碑帖和古籍,我正是看了這些書,才想到了印刷的法子。”
蕭鏡是個極聰明的人,一看著拓印的碑帖,便明白了什麼,猜測道:“你的意思是,效仿碑帖,將書籍所用的字用石碑刻下來,然後再大批拓印?!”
蕭南笑著點點頭,然後又從袖袋裡取出一枚小巧的印章,這是她的私人印信,她將印章放在碑帖上,繼續道:“為了方便,可以直接將書籍最常用的字單獨刻出來,就像這印章,印刷的時候,用什麼字,就把該字的印章組合起來,然後排版印刷,這樣也不用擔心刻壞了一個字整個石板都要報廢的情況了。”
蕭鏡越聽越心動,聽到最後,他可以確定,他的女兒又想出了一個惠及天下讀書人的點子。
而且這個所謂的‘印刷,一旦成功,便會轟動天下。屆時,他家喬木,甚至整個崔家以及蕭家都成為讀書人的感謝物件,極有可能流傳千古,備受後人敬仰。
蕭南見阿耶的笑容越來越大便知道阿耶已經想到了活字印刷術帶來的好處,她扭頭看了灞幼伯,道:“這些都是我從阿耶送來的書籍中想到的點子,而且我也悄悄命人在三個開設的工坊裡試驗了一下,此事應該可行。”
崔幼伯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天真小郎,聽了蕭南的這番話,他哪有不明白的,忙笑道:“此事既然可行,那就煩請阿耶再派幾個得力的匠人,幫我們一起完成書籍印刷的大業。”
蕭鏡聽了女兒女婿的話,心情更好,他滿意的捋著鬍鬚,道:“嗯,這般安排甚好。這樣,你們儘快準備,咱們一起返京。待回京後,我陪肅純去東宮,將印刷之術稟明太子,然後蕭家也將把家中收藏的典籍貢獻出來,為實驗印刷而用。”
既然女兒要把蕭家也拉進來,蕭鏡自不會反對。而且聽女兒的意思,她竟是要把印刷術的發明掛在蕭氏名下,呵呵,女兒如此孝順,時刻想著惠及孃家,他又豈能拂了女兒的好意。
“是,兒謹遵命。”
崔幼伯和蕭南齊齊行禮,將蕭鏡恭送去客舍休息。
送走了蕭鏡,蕭南拉著崔幼伯回到寢室,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印刷的事兒,我想試驗成功了再告訴郎君。今兒若不是想著返京後的差事,我也不會貿然提出來……郎君,你不會生我的氣吧?”
其實,蕭南更想問的是,她將這個發明送給了孃家,崔幼伯會不會介意。
崔幼伯握著蕭南的手,兩人跪坐在矮足竹榻上,他輕聲對蕭南說:“娘子事事為我考慮周全,對娘子,我只有感激,哪兒還會生氣?”
頓了頓,崔幼伯繼續說:“再說了,此事能成,也是娘子受了岳父所賜古籍的啟發,又有三舅兄帶來的能幹匠人相助,這才成了……如今岳父為了幫我在太子面前說項,更是將家中典籍都捐了出來,岳父與娘子這般對我,我又豈能無端責怪娘子?”
蕭南嘴角微翹,彎出一個極美的笑容,故作感動的說道:“多謝郎君體諒,我、我——”說到最後,竟激動得說不下去了。
崔幼伯忙繼續表態:“娘子無需在意,這件事原就是為了給我解圍才提出來的,而且也需要崔、蕭兩家全力支援才能做成······娘子對我的心意我明白,此事一旦成功,太子那兒也會記著我的功勞,崔蕭兩家也能得些美名,真真是兩全其美的良策呀。”
蕭南要的就是崔幼伯領情,這會兒聽他這般說了,才故作放心的鬆了口氣,道:“既然要返京,咱們也要趕緊準備。幸而博文館的事兒有允伯堂弟接手,而慈安草堂也有了靠得住的人看管,否則咱們還真不好撒手就走呢。”
崔幼伯點點頭,隨即想到了什麼,道:“咱們離京三載,如今回去,也應給家中長輩準備些禮物才是。岳母和幾位舅兄那兒也不能少了。
他們雖是守孝離京,但畢竟是出了趟遠門,如今回去了,總不好空著手吧。
對此,蕭南沒意見,還補充了幾句:“咱們這次返京,估計一兩年內不會回來,阿婆的墳塋以及慈安草堂的事,還需要叔父和七堂兄的照拂。叔父他們雖不是外人,但咱們也不能不知禮數,離開前,好歹也好表一表心意才是。”
其實不止是老夫人的墳塋和慈安草堂,蕭南在洛陽的三市開了不少鋪面。
她在這裡,洛陽府的官吏還能賣她的人情,王承平他們的生意也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