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2/4 頁)
大少年,他們基本上已經啟蒙完畢,正需要更專業的夫子進行系統化的教育。
高階班的學生則在十三至十六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該學的基本上都學得差不多了,他們需要的是更高階的教育,或是一個進身之階——當初,聖人還是太子的時候,曾許諾,只要是積微學院的學生,只要透過了考核,便能直接入學國子監。
而國子監呢。則能直接入仕!
所以,高階班的學生大多都打著這個主意,想透過積微學院入國子監,進而入仕。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學生,是衝著那幾位名士來的,若是能成為名士的親傳弟子,哪怕不入國子監。他們照樣有個坦蕩的仕途!
這次尾隨崔幼伯出來的,便是幾個高階班的學生,且都是身高體壯的彪悍少年。
崔幼伯領著他們來到湖邊的水榭坐下,一一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崔幼伯還頗有名師風範的問道:“還有什麼問題嗎?”
幾個學生跟身邊的同伴對視一眼,相互交換了眼神,一個年齡最長的孩子問道:“崔先生,聽說您月底就要去隴右了。學生、學生能隨您一起去嗎?”
崔幼伯要去鄯州任刺史,在京城的上流社會並不是什麼秘密。
朝廷雖沒有明令,但今年大考的時候,吏部已經把鄯州、蘭州、渭州三州的刺史留了下來,而蘭州、渭州兩地的新刺史人選已經定了下,惟獨剩下一個鄯州。
再聯絡一個月前朝堂上生的一幕。大家經過一番腦補,‘真相’就新鮮出爐了。
學院的學生也都是權貴家的子弟,休假回家的時候,聽父兄說了一句,便記在了心上。
他們大多是家中的次子、幼子,或是較出色的庶子,家中爵位或是大半家產是不用想了,想過得好,就必須自己爭前途。
所以,聽聞自家夫子要去做刺史,這些大孩子們便動了心思:刺史可是要有一大堆的幕僚、屬官滴,品級高的他們不敢奢求,但求夫子給個八九品的小吏,總該沒問題吧。
再說了,西北不平靜,很容易出政績,只要有了政績,他們還愁前途嗎?
崔幼伯聽完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要求,有些驚訝,問了句:“你們知道那邊的情況嗎?”那裡可能是戰場呀?!
那個年紀最大的學生卻一臉堅定的說道:“知道。”不就是打仗嘛,咱們唐人怕過誰?
崔幼伯挑眉,無聲的問道:那你們還去?
其中一個身材魁偉的少年,用還在變聲期的公鴨嗓子回道:“富貴險中求~嗷~~”
不用懷疑,他這是被人抽了。
抽他的少年,是他的室友,一邊悄悄收回行兇的手,一邊心裡暗罵:這個武大郎,真是四肢達,頭腦簡單,怎麼能把‘實話’告訴夫子?!
崔幼伯卻笑了,精緻的五官愈鮮活,險些閃瞎幾個騷年的眼,他道:“明日旬休,你們先去跟自家長輩商量一番,長輩同意,寫了薦書,我再選幾個隨我同去……”
ps:那啥,這是補昨天滴,抱歉的話某薩都沒臉說了,繼續碼字去!
☆、第237章 神奇的學生(一)
傍晚,崔幼伯回到家中,便跟蕭南說了這件事。
蕭南有些意外,問道:“你要帶幾個高年級的學生過去?這、這合適嗎?”
就目前而言,那裡真心不是什麼樂土呀。
這又不是去踏春,或是去郊外打獵,而是去西北邊境吶。
哪怕是高年級的學生,在蕭南看來,他們也都只是些孩子,擱在前世,還是些中學都沒畢業的小p孩兒,讓一群半大的孩子去冒險,甚至有可能直面戰爭,這絕對過了蕭南的心理承受底線。
而且,這些孩子是學院的學生,她身為學院的校長,必須為孩子們的安全負責,所以,蕭南並不同意崔幼伯的計劃。
“沒錯,他們想去,我沒有拒絕!”
崔幼伯跟蕭南做了**年的夫妻,當然知道她的秉性,他知道妻子心軟,對孫靈、孫耿那樣的市井混混都下不去手,更不用說學院的那些孩子們了。
他微微一笑,捉起蕭南的手放在自己的膝頭,輕輕摩挲著柔滑的手背,他柔聲道:“娘子,你無需擔心,去鄯州有可能遇到的危險,我清楚,他們心裡也清楚。”
大家都是在上流社會混的,可以說,在這個圈子裡,並沒有什麼秘密。
而且那些學生在朱門高戶里長大,心智和秉性決不能用普通人的標準來衡量,別看他們只有十四五歲,但他們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