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1/4 頁)
接著,他又借用地下水渠的通道,充當宮城與城外軍營的使者,不停的傳送訊息,為皇后和太子佈局提供了最詳實、最充分的資訊。
最後,更是帶著幾個相熟的遊俠兒,趁亂救出了被困的五相。
如果要評判此次平亂中的最佳貢獻獎的話,李榮絕對能評得上第
皇后和太子自然不會忘了李榮的功勳,這不,太子論功行賞的時候,直接給李榮升了一級,由郡公升為國公,食邑一千。
其實,說到李榮的諸多功績裡,蕭南也起了一些作用。
尤其是最後一項,如果不是蕭南幫忙,李榮不可能聯絡上他的那些江湖朋友,那些人也不可能順利混入皇城,並且找到五相的囚禁之
不過,這一點蕭南並不想讓外人知道,李榮那兒,她也反覆叮囑,不許洩露自己對他的幫助。
李榮雖然不解,但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而且就目前的賞功情況來看,李榮也遵守了他的承諾,並沒有把蕭南供出來。
就衝這一點,蕭南也要跟著讚兩句,“嗯,李國公確實能幹。”
獎賞完了功臣,還需要撫卹動亂中亡故或者受傷的官員和其親眷。
另外,吳王妃生辰那日被強行帶入吳王府的那些女眷,也得到了朝廷的撫卹和慰問。
崔家的兩位女眷也沒有落下,二夫人柳氏和四夫人姚氏,都得到了皇后的賞賜,東西不是很多,但貴在心意,至少表明宮裡貴人的態度。
柳氏倒還沒什麼,接受賞賜的時候,說了些感恩的話,之後命人把東西好好的收起來,便安心養傷去了。
相較之下,姚氏就高調了許多,整日裡將皇后的賞賜放在嘴裡,動不動就拉人去看賞賜的寶貝,得意的有些忘了形。
若不是京城氣氛緊張,不適宜遊樂宴集,姚氏肯定會大擺筵席,好讓全京城的人知道,皇后殿下記得她、還命人賞賜了她。
除了女眷,無端被囚的五相,也是朝廷安撫的重點物件。
細說起來,五位相公除了暫時失去自由,倒也沒吃什麼苦,至少沒捱打,也沒捱餓。
但,有一點大家不要忽略了,那就是能當上宰相的人,沒幾個是年輕人,最年輕的也都五十開外了,放在民間,那都是‘老人,了。
忽而被囚,又是驚、又是怒、又是怕的,五個老人著實被折騰了一通。
尤其是脫險的時候,那可是在刀光劍影中穿梭呀,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受傷、甚至喪命,五位一出皇城,險些跌坐在地上。
被送回家後,一個個都大病了一場。
時至今日,崔澤還每日請太醫問診,頓頓服藥呢。
還有一個人,比五相的病情更嚴重,那就是聖人。
說起來,聖人也夠苦逼的,原本就身體不好,再加上親眼看到他最喜歡的兒子造他的反,最後還想要他的命,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絕對是個不小的打擊。
又是氣又是怒,聖人的病情加重了好幾倍,從驪山回到太極宮後,便病倒了。
太子清算的時候,從某些附逆的官員那裡得到了不少關於吳王的資訊,比如平日某些忤逆的言論啦,比如經常表露出的對太子、對聖人的諸多不滿了······
聖人見了這些供詞,又親眼看到從吳王府搜到的許多僭越的衣物擺設等東西,直接氣得昏厥過去。
等處置了幾個不孝子,懲罰了往日的心腹侯君集後,聖人的身子徹底垮了,時而昏迷,時而清醒,已經不能正常處理朝政。
聖人病危,太子便理所當然的接手了朝政。而朝中的那些肱骨之臣,在聖人和皇后的雙重力壓下,倒也十分配合太子。
幾天磨合下來,竟也上下皆滿意。
至此,朝中的百官也都明白了一件事:大局已定,太子必能承繼皇位!
朝廷大事紛紛塵埃落定,蕭南也開始著手安排家中的事務。
第一件,便是楊進門。
“郎君,楊大娘可曾派人送來書信?”
蕭南記得崔幼伯之前曾給洛陽寫了信,還給楊大娘送了信物,但緊接著就是京城的動亂,城門關閉,資訊不通,楊大娘即使送了信來,也有可能丟失了。
崔幼伯想了想,搖頭道:“沒有,許是遇到了亂事吧。”
“嗯,我想也是,那咱們再給洛陽寫封信吧。”
蕭南曲著手指敲了敲憑几,輕聲道:“這件事總拖著也不好。郎君有所不知,前些日子三娘回來的時候,大堂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