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第1/4 頁)
不不,不能說是感受。應該說是震撼,王梁覺得,今天是他這輩子最榮耀、最驕傲的一天。
王家主看到孫兒的反應,微微一笑,道:“還不來拜見族長?!”
王梁忙給兒子使了個眼色,父子兩人又齊齊起身,跪拜行禮,“兒請伯祖父/曾祖安!”
老族長捻著幾乎全白的鬍鬚,笑著說道:“無須多禮。”
擺手讓王梁父子起來,老族長習慣性的先給王大郎訓了話。無非是讓他敬愛新婦、夫妻和睦,努力上進,不要丟了王家子的臉面。更不要讓祖先蒙羞之類的話。
王大郎垂手肅立,喏喏稱是。
訓完話,老族長示意兩人坐下。
待王梁重新入座後,老族長話鋒一轉,切入正題:“聽說。你入了弘文館?參與編訂新的譜系?”
提到這事兒,王梁心中翻騰的驕傲與激動彷彿被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冷卻了幾分,他尷尬的挪了挪身子,點頭道:“是!”
說起自己的差事,別人不知道。王梁卻是心知肚明。為了薦他入仕,崔家表弟著實為難了一番。
因為王梁此人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才能。說得好聽些,叫學識紮實、善譜學;說得難聽些。就是死讀書、一身世家酸腐習氣的書呆子。
除了譜系,王梁真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特長。
崔幼伯想了好久,才猛然想起,自幾年前修訂氏族志後,市面上貌似還沒有發行新的譜系。比如那些因氏族志而榮升世家的人家。他們家的譜牒尚未彙編成冊發行天下。
於是,崔幼伯便跟太子提議。該修訂新的譜系了,正巧,將作監有了印刷局,只要編訂好,立時可以頒行全國。
太子一聽,深覺有理,要知道,他們李家可是氏族志中名列第一的鼎甲著姓,作為一個被世家鄙視的胡虜暴發戶,太子和聖人一樣,極力壓制世家的同時,也希望自家成為天下人仰慕的一等世家。
恩恩,沒錯,重新修訂譜系,要讓天下所有的世家都要背誦他李家的譜牒和家族史。
用力一拍案几,太子當下便同意了這個提議。
既然決定修訂譜系了,那麼接下來便是人選問題,崔幼伯很自然的把王家表兄推了出來。
太子對崔幼伯非常信任,也相信他的眼光,於是也沒見王梁,直接給他一個八品的官兒,讓他入弘文館編訂新譜系。
這些王梁並不知道,王家人也不知道,反正外人只知道一件事,王家這個看似最沒用的郎君,經由外家舉薦做了官,而且貌似前程很不錯的樣子。
至少王家的人很高興,老族長也很欣慰的看著王梁,點頭道:“嗯,阿梁不錯,如今的官職雖小,但卻是東宮屬官,以後的前程也錯不了。”
王梁訕訕的笑了笑,不做回答。
老族長又問道:“對了,還有一事,我聽說崔家的那個崔玉郎在家中開了個學院,你家的小郎也去那裡上學了?!”
王梁一怔,他摸不清老族長是高興還是不喜,不安的看了老人家一眼,結果,他只看到了一張溝壑縱橫的老臉,臉上除了褶子,他什麼表情都沒看到。
稍稍遲疑了下,王梁點頭道:“好叫伯祖父知道,確有此事。兒聽聞崔表弟請了國子監的前博士宋昱來做先生,兒素仰慕宋博士的學識、人品,再兼之崔表弟也不是外人,兒、兒便把小郎送了過去。”
老族長輕曬一聲,道:“呵呵,崔家的積微學院哪裡只有一個宋昱呀,難道你沒聽說,崔玉郎親去洛陽邙山,請了三位天下名士回來做先生?”
王梁還真不知道,這些日子他忙著差事,回家又忙著跟老婆商量兒子的婚事,根本沒時間八卦。
聽了這話,他好奇的問道:“兒真不知道呢,不知是哪三位名士?”
老族長伸出三個手指,一一數道:“齊通齊行之,魏賢魏博文,還有周家的那個周孟良,全都是揚名三十餘年的高人雅士。”
老族長每說出一個名字,王梁的神情就呆上一呆,最後,他有些失態的往前傾了傾身子,急急的問道:“什麼?魏賢魏老先生也來了?他也是來積微學院當先生的?”
不是吧,這位老先生可是他的偶像呀,曾經有一段時間,王梁也想像魏賢一樣開學講課,做個名揚四海的名師。只可惜,家族不支援,他老婆也不支援(蔣氏不是不支援,而是太瞭解丈夫了,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能當老師滴),他正好作罷。
如今聽聞偶像來了,還可能成為他兒子的老師,他如何不激動、不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