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2/4 頁)
心中湧出一絲不妙的預感,她覺得崔幼伯太高看自己、小瞧對手了,這還沒出發呢,就如此自大,唉,十足十失敗的前兆呀。
不過,蕭南並沒有再勸,他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她沒有責任也沒有必要繼續扶持著他,他也應當嚐嚐什麼叫碰壁、什麼叫失敗、什麼叫承擔了。
思及此,蕭南淺淺一笑,輕聲道:“看樣子。郎君已是成竹在胸呀,呵呵,那我就提前預祝郎君此行能順風順水、凱旋而歸。”
崔幼伯更加開懷,朗聲大笑起來。
夫妻兩個說笑了一會兒,便開始商量起崔幼伯出行的具體準備事宜來。
首先,是隨從問題,崔幼伯此行,雖稱不上什麼千難萬險,但也絕不是輕鬆的閒差事,萬一與那些世家們商談無果。再動起手來,‘誤傷’了崔幼伯,那就不妙了。是以。他身邊必須跟著得力的護衛。
對此,崔幼伯很不以為然,大手一揮,“有阿大、阿爾、阿山幾個跟著就好,我又不是去打仗。沒必要多帶人手。”
蕭南卻不贊同,她可以坐看崔幼伯去碰壁,但並不想有個傷殘夫君,她鄭重的說道:“不行,蒲州雖離京城不遠,但也有近千里。走官道少說也要兩日,且郎君不是去蒲州遊玩兒,而是要長期留在那裡辦事。就算不為了安全,身邊也應當有些跑腿打下手的人。所以,郎君還是多帶些人吧。”
想了想,蕭南繼續說著:“這樣,我調出二十個鐵甲護衛陪郎君一起去。”
見崔幼伯欲開口。蕭南搶先道:“郎君先別急著拒絕,我讓他們跟著去。也是有私心的,郎君別忘了,咱們家在東海也有鹽場,雖然海鹽與池鹽的熬製工藝不同,但道理應該是一樣的,讓他們跟著去學學也沒有壞處。”
聽蕭南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崔幼伯也不好推辭,只得點頭答應。
隨從的問題解決了,接著便是幕僚。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饒是崔幼伯再天縱英才、聰明絕頂,實際辦事的時候,還是需要有個得力的助手在一旁提點。
對於這一點,兩口子的想法一致,那就是請鄭勤跟崔幼伯一起去。
話說自鄭勤兄妹跟著崔幼伯一家從洛陽回來後,他並沒有閉門讀書,而是時不時的去京城各處溜達,先是帶著妹妹去逛了逛京城的幾大遊樂勝地,像什麼樂遊原啦,什麼曲江啦,什麼法門寺啦,什麼杏園啦……只把兄妹兩個玩兒得樂不思蜀。
逛完了這些地方,鄭勤又開始出沒在坊間有名的酒肆、茶樓、書肆,甚至還去平康坊的北三曲逛了逛,領略了下教坊才女的別樣風情。
白天逛累了,晚上他也不閒著,要麼去拜訪老相公,陪老人打打雙陸,順便談一談自己對於時政的某些看法,並細心聽老相公的講解;
要麼來找崔幼伯喝酒、聊天,閒話些京中的八卦與官場的趣聞。
雖然沒有什麼正經差事,但鄭勤的小日子過得很是忙碌且愉快。
不過,崔幼伯和蕭南都明白,鄭勤看著每日裡都優哉遊哉的,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也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他等待的是一個時機,一個一飛沖天、光耀家族的機會。
夫妻兩個正說著,忽而有人來回稟——
“好叫郎君、娘子知道,裴太醫已經給金枝診了脈,她已然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蕭南聽了,別有深意的看著崔幼伯,調笑道:“恭喜郎君呀,呵呵,又要做父親了,這應該算是雙喜臨門吧?!”
崔幼伯不好意思的揉了揉鼻子,避開蕭南的視線,訕訕笑著:“娘子說笑了,這、這算什麼喜事呀。”
雖這麼說,崔幼伯心裡還是很高興的,畢竟是他的血脈,作為一個傳統男人,他自然信奉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說法。
蕭南卻嘆了口氣,道:“剛才我還想著郎君此去蒲州,身邊需得有兩個貼心、能幹的侍婢服侍,金枝平日就很穩重,我原想著讓她和碧絲跟郎君去,結果她還懷孕了,這樣,不如讓芙蓉和碧絲跟郎君一起去蒲州?!”
☆、第079章 崔大出差(四)
“娘子果然這麼說?”
葳蕤院的某個角落裡,兩個碧衣婢女躲在假山後,小小聲的嘀咕著。
“沒錯,我就在門外廊廡下服侍,郎君與娘子的談話聽得一清二楚,”
其中一個小丫鬟一邊說著,一邊小心的看著四周,低聲將從主人那兒偷聽來的話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訴了對方。
郎君要去蒲州?估計要在那裡待一段時間,最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