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第3/4 頁)
落在燒得正旺的松木上,發出嗞嗞的響聲。
廚娘們手不停歇,拿著一柄乾淨的毛刷,沾了滿滿的醬汁,然後細細的塗在那烤羊、烤小豕的表面……別看她們只著單衣,絲毫都不覺得寒冷,鼻尖上反而忙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不過,廚娘們根本顧不上擦汗,手頭上的活計實在太多了,她們恨不得多生出五六隻手,儘快幹完。
按理說,家中男主人不在,榮壽堂不該如此大規模的舉辦除夕宴,但今年不比往時,今年可是郡主娘子與郎君過繼榮壽堂後,第一個能真正歡慶的除夕之夜呀。
想當初郎君一家子過繼榮壽堂的第一年,老夫人便去了,郎君和娘子純孝。臘月裡扶靈上路回洛陽,新年也是緊閉大門,安安靜靜的在家守孝,根本無法大肆慶賀春節。
這樣清冷的除夕夜一過就是三年。
今年是第四年個年頭了,郎君的孝期滿了,榮壽堂終於能重新熱熱鬧鬧的過除夕了。
而這些廚娘們,大多都是老夫人留下來的老人兒,並不是新主母的心腹,她們早就憋著想在新主母面前露一手,好讓主母知道。她們絕不是沒用、吃閒飯的人。
所以,儘管她們忙得團團轉,手腳更是累得發酸。但仍是無比熱情的忙碌著,唯恐辦砸了差事,在新主母面前丟了醜。
鐵娘子和玉竹也分外用心,一個在正堂的庭院裡看著廚娘、奴婢們準備宴席,一個在葳蕤院近身服侍娘子。
捧著碩大的肚子。一手牽著一個孩子,蕭南先去榮康堂的祠堂祭拜先祖。
照舊例,女子不能進祠堂,三堂的女眷們全都恭敬的跪坐在祠堂外的廊廡下,靜靜的等候著。
崔幼伯不在,長生身為家中唯一的男丁。便代替榮壽堂去祠堂參加祭拜。
別看他年紀小,但這段時間經過蕭南以及馮尚宮的悉心管教,小傢伙身著正規的深衣祭祀禮服。小肉胳膊有模有樣的端著,近半尺寬的袖子自然的垂在身側,小傢伙站的筆挺,緊跟在老相公身後,學著老相公的樣子。跪、拜、起、上香。
祭拜完先祖,長生又跟著崔澤一起向老相公敬屠蘇酒。
老相公坐在祭臺一側。不著痕跡的打量著一堆大人中的小豆丁,見他粉嫩嫩的小臉緊繃著,行止有度,規矩絲毫不亂,非常滿意,心中連連點頭:崔氏有孫如此,方能興盛不衰呀!
崔彥伯等其它人瞧了,也都暗暗稱奇:嘖嘖,這小傢伙明日才整四歲呀,小小年紀,能乖乖聽話已是不易,可瞧瞧人家,硬是像個懂事的小大人兒,唉,八弟有這樣的嫡長子也是福氣呀。
飲罷屠蘇酒,老相公開始訓話,內容與往年差不多,無非是訓誡族內男丁刻苦讀書、努力做事,兄弟間悌愛恭謙,相互扶持、相互團結,以繁榮崔氏為終身奮鬥目標。
祭拜完祖先,家中有新生兒女的請求老相公給孩子們上族譜。
西堂(即榮安堂)崔二的嫡三子崔令啟、崔六的庶長子崔令德、東堂(即榮壽堂)崔大的庶女崔嫮等七八個孩子被載入族譜。
直到時近子時,一群男丁才從祠堂出來。
長生找到母親和姐姐,緊繃的小臉瞬間軟化,笑嘻嘻的跟蕭南匯報祠堂裡的事兒。
蕭南見兒子這般懂事乖巧,也很是高興,拿著帕子給兒子擦拭嘴角的水漬和額上的汗珠。
“阿孃,伯祖母!”
靈犀眼尖,在一群盛裝的老中青女人中看到了一個熟悉面孔,忙悄悄拉了拉蕭南的衣袖。
蕭南沒有抬頭,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眼,果然看到大夫人正立在一旁與二老夫人說話,說話的同時還不住用眼光打量她們母子三人。
唇角微微勾了勾,蕭南緩緩直起身子,領著靈犀、長生,緩步來到大夫人身前,她稍稍欠了欠身,恭敬的說道:“兒請伯母安,大伯母安好!”
靈犀和長生也齊齊行禮,以洪亮的童聲問安道:“孫女/孫兒請伯祖母安,伯祖母安好否?!”
大夫人臉上的笑容一僵,話說方才她正賣力的跟二老夫人訴苦:小兒子不在家,蕭南生的孫兒、孫女不孝順,您老看看,這大過年的,兩個小東西見了嫡親的祖母連個招呼都不打……孩子們不懂事,還不是大人教得……巴拉巴拉。
主旨只有一個,整個東堂,除了她家小兒子,都不是好人。
正說著呢,大夫人沒想到蕭南母子三個會過來,還這般恭敬有禮,這、這算什麼,簡直就是自抽耳光呀。
大夫人不想搭理蕭南母子,但一想到那日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