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陸爍覺得這個觀點是非常明智的,因為一旦把這些繁體字認全,他的所學範圍就不再受到限制,學習的效率也增加了許多。
另外,衛夫子還講究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陸爍就按照他的指導,先依次讀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蒙學書籍。等這些學完理解完之後,衛夫子才慢慢開始講《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這些儒家經典。
衛夫子教的好,陸爍學的也很快。等袁舅舅一家要走時,他就已經讀完四書,開始學習《孝經》了。
陸爍的這種學習進度還是很迅速的,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比他先入學的袁文林,衛夫子對此覺得很是驚喜,說他頗有天賦,是個可造之材。
陸爍聽衛夫子這樣認可自己,不禁有些臉熱。他可不是原生原長的稚齡兒童,只是佔了年齡的便宜罷了,所以學成這樣並不算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四月,是春的盛季,正是發憤讀書的好時候。
走了個袁文林,衛夫子的課堂上正式的學生就只有兩個了,一個是陸爍,還有一個就是孫哲。
孫哲就是孫老的重孫,他和陸爍是同一年人,只不過孫哲出生在元月,比臘月出生的陸爍大了整一年。
孫哲雖然年齡還小,但他姣好的五官已經顯現了出來,雖然因為出身鄉里的緣故,面板微微有一些黑,但這並不能影響他俊朗的外貌。
他這個人性格很開朗,整天樂呵呵的,再加上心境開闊,倒是很好相處。
由於家境寒微的緣故,他在去年十月拜衛夫子為師之前,並沒有念過私塾,因而他現在依然停留在蒙學階段,相比於陸爍來說就落後了一大截。
孫哲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入學的不易,所以他學習起來就非常的刻苦,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再加上他不像陸爍一樣,除了上午上課之外,還要學習劍術及各項技藝課,所以學習時間就顯得非常充裕,整個人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就進步很大。
衛夫子將他的這種飛躍式的進步看在了眼裡,他自己也同為寒門子弟出身,所以對於孫哲的這種用功感到很欣慰。
衛夫子雖然很喜歡像陸爍這樣“聰穎”的學生,但他更加欣賞的是孫哲這樣刻苦努力、笨鳥先飛的人。
所以當他注意到陸爍因為其他的課程分散了過多的精力時,就不止一次的拿孫哲做例子,勉勵陸爍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對於考科舉的人來說,天資固然重要,但真正能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對自己要求嚴格、並且能一直努力堅持下來的人。你雖天資聰穎,但我見你最近心中雜念太多,做不到一心一意的去學習,這樣下去,被孫哲超越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陸爍聽到衛夫子這樣說,細細一想,也意識到自己最近的學習狀態很不好。
他是想要面面俱到的,什麼都學。但他自己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如今就有些兼顧不了了,連讀書的精力都險些不夠了。
於是陸爍就與陸昀商量了一下,將六藝這些課程改為了五天一次,由此來騰出更多的時間溫習書本、練習書法。
陸爍將現階段要做的事情的主次關係慢慢理清,合理安排了時間;又有了孫哲這個正面例子在旁邊時時提醒,學習就日益刻苦起來。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如此苦讀之下,再加上好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陸爍在學業上一瞬千里,進步飛快。
如此這般,三年一晃。
元封二十四年,新年剛過,衛夫子就告訴陸爍,可以準備著回京師參加童子試了。
☆、第040章 回京
陸爍聽衛夫子說他可以回京考試了,倒是有些驚訝。
說實話,他對自己很沒有信心。
他從開蒙到現在,學習時間滿打滿算也才五年,雖然他因為穿越的緣故,開了些小小的金手指,在孩童時期比別人能坐得住些,學習的效率高些,但陸爍並不認為這樣的他會比別人厲害多少。
他可是清楚地知道科舉考試的殘酷性的。
僅僅拿他要參加的童生試作為例子。大齊正規的科舉考試只有四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而童生試並不在其中,它僅僅是考生取得秀才資格的預備考試。
而就是這樣一種最低階的考試,考生也需要歷經縣試和府試這兩場考試,並且每一場考試的錄取率僅為百分之一,考生只有全部透過方能取得童生功名。
關於這一點,陸爍還曾特地去翻閱過史書。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