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2/4 頁)
開口問道,“莫不是外面那些囚犯有什麼不妥?”
陸昀伸手接過,仰頭一飲而盡,這才笑了笑,道:“果然,什麼都瞞不過你……”
說著,伸手虛指了指範欽。
範欽復又給陸昀滿上酒,才跟著笑道:“同窗三年,若是連你這點異樣都看不出來,那過去那些生涯算得上是白過了……”
陸昀笑了笑,這才整容道:“不瞞兄長,剛剛那幾個囚犯,我越瞧越覺得不像……”
不像?什麼不像?
範欽眼神一動,立馬領會過來陸昀的意思。
陸昀任河北道知府多年,這鹽運案一事,想必也瞞不過他,他既說這些人不像……
“難不成……”
範欽口中帶著些驚異之聲,面上卻一派泰然之色,沒有絲毫的驚訝。
見陸昀點點頭,範欽才放下手裡的就被,低頭撫了撫鬍鬚,沉思半晌,道:“這陳秉世,做的可真的有些過了……陛下心裡門兒清……哎……”
“是啊!”陸昀心照不宣的點點頭,抬頭看著範欽,道:“接下來能不能如他所願,端看陛下的了……”
話音一落,兩人相對沉默半晌。
“喝酒喝酒……這些事情,且讓他們煩心去吧!”
末了,範欽受不了這沉悶,端起酒壺,粗聲對陸昀叫了一句。
陸昀從善如流,忙端起酒杯送到範欽面前。
……
鹽運案一事告破,京師裡幾家歡喜幾家憂,只是還沒等有些人家從中運作一番,改變既定局勢,關押著這些囚犯的詔獄裡卻突然傳出了些變故。
原來這些被押解進京的囚犯當中,近一半的官員一致指認,他們是被陳秉世威逼利誘才招認罪責的,但真正的主犯並非他們,而是另有其人。
這些囚犯自進了詔獄開始,就一直由徐大人親自審問,京師裡誰人不知,這徐大人一向親近軒德太子!
而這些囚犯都官職不高,若是認罪了,就能大事化小,於軒德太子來說卻是一件好事了!
但現在在徐大人的手下,居然能爆出這樣的事!
這明顯就是惠崇帝的授意了!若不然,誰敢違拗刑部尚書辦事!
☆、第236章 好壞
京師一片譁然。
眾臣全都是聰明人,將前後的事情稍一聯絡,立馬領悟出惠崇帝的用意來。
惠崇帝是真的不準備放過軒德太子一派、想要削弱太子的頭號爪牙陳家?還是他僅僅看不慣陳家這門外戚、想要藉此打擊警告陳家?
這些都不重要,總之,陳秉世這廝連帶著他背後的陳家攤上事兒了!惠崇帝就是想要拿他開刀,河北道這事雖不會往大了鬧、扯出背後站著的軒德太子,但陳府這鍋是背定了!
陳府囂張了這麼多年,能讓它嚐嚐倒黴的滋味,這是許多人樂見的。
只是由於立場和身份的原因,有些人敢直言出來,有些人卻畏首畏尾不敢言罷了!
後者佔到多數,例如那些跟隨軒德太子的眾位朝官,例如那些天生膽小、權勢不顯的朝官……或是受利益驅使或是本性使然,不敢對此事指摘半分,只抱著作壁上觀的態度,老僧坐定一般不發一言。
至於前者,人數雖少,戰鬥力卻極強。
且不提那些保持中立、看不慣陳秉世此行的直臣、諫臣,單單緊緊跟隨在高閣老身後的那些朝臣,聞聽此事之後,就如同聞到肉味的狗一樣,摩拳擦掌,想著要如何火上澆油、坐實陳秉世的罪名甚至加重對他的處罰……
至於河北道的那些官員罪名如何,他們就不關心了。
惠崇帝既然預設了這些囚犯的做法,想來對如何處罰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些成算,他們若是再說再議論,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說不定該會引起惠崇帝的疑心和牴觸。
再者,若能扳倒軒德太子最大的依仗陳府,這可比殺死十個八個太子安排在河北道的親信要重要的多!
畢竟,自從大皇子逝去之後,惠崇帝對陳府的所作所為就一直隱忍包容,如今破天荒頭一次要拿陳府開刀,絕對算得上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了!
這些人擬好了奏摺,準備好了在惠崇帝面前要如何駁斥如何哭訴,只是還沒等他們行動,就被高卓一聲令下給阻止了!
高卓的理由也很簡單。
“陛下行事無常,絕不可妄加揣測……再者,陛下對太子一向包容愛護,此次他雖想借機整治陳秉世,但於軒德太子來說究竟是好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