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1/4 頁)
讓百姓吃不飽肚子。
原本百姓吃不飽肚子已經成為常態,但是錢汝君拿出來希望,並且實施了。
如果皇帝在走回頭路,這時候,百姓是會造反的。
這個時代皇帝和百姓之間的差別還不會太大。
因為皇帝這一家,在五十年前就是百姓。
而這個世界總不缺乏離奇事件,這些離奇事件,總能成為百姓造反選擇領導人的理由。
皇帝知道這樣的壞處,但是遇到一個好用的人,有忍不住要用。
到了有才能的人,因為功勞,而坐大之後,皇帝劉恆往往就才有制衡的方法給你添堵。
當然皇帝是不能夠因為為了添堵,導致造成自己的損害。
錢汝君做的最絕的事情,就是將她的利益跟皇帝結合起來。讓皇帝劉恆不能下定把錢汝君打落的決心。而且還忍不住給錢汝君更大的好處,讓錢汝君把事業做的更大,替皇帝贏得更大的利益。
而錢汝君覺得自己的路,其實才剛開始走,在踏出國門之前,她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錢汝君覺得她還有事情要做。
首先必須讓朝廷不介意呂后的陰影,開始收商業稅,要不然,這些商人,就會是最大蠹蟲。
在這個時代商人的心裡,更多的是個人利用,可沒有家國的概念。
說起來,對於皇帝,其實最依賴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一般農民。
所以農民對皇帝對支援度最高,但是皇帝一旦得不到農民的支援,很可能就變得搖搖欲墜。
所以錢汝君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開始坐大的商業勢力。
也就是壟斷行為。
其實,要讓商人破產,最主要還是破壞他的商業管道。
所以皇帝的陵縣計劃也算是比較粗燥的扼止大商人財富累積的方法。
可惜這個計劃,對沒有後臺的商人還有些功用,但是對於有後臺的商人,基本上是沒有用的。
而這些商人膨脹的速度更為可怕。
就像錢汝君,如果她沒有把錢財大部分交給皇帝。讓皇帝花在國家身上,還有他的后妃身上。
錢汝君的錢財累積速度也會非常可怕。
而不像現在只是維持一個均衡。
而這個均衡,還是錢汝君節制的結果。
錢汝君很懂得藏富於民,而且她要從人民手上再把這些錢賺回來,也不算太困難,只是錢汝君現在不肯拿出空間產品。
也沒有大規模種植空間加工產品。
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賺到錢,看起來,就好像她沒有賺太多錢。
但是錢汝君知道,這些人最大的靠山就是她自己。
一旦她要垮臺,肯出錢維持她不垮臺的人,估計不少。
錢汝君第二個想解決的就是農民耕作技術的問題。
其實以錢汝君的能力,還沒有辦法做到讓每一塊地方都使用她的產品。
沒有錢是一回事,不知道有新的耕作技術,才是更大的事。
錢汝君知道,其實大漢人民不缺模仿能力。他們如果知道,就算沒有錢,也會想方設法去生產一個類似原理的東西出來。
所以這一次野人派到各地耕作,並且帶上他們最先進的農具,或者讓學堂島學生跟著過去領導,在當地製作出農具,都是為了更好的把新農具傳播出去。增加人民生產量。
以這個時代,已經開發的農田數量,他們其實已經可以過得非常好。
因為他們幾千萬人擁有的耕地面積超級大。
比後世的美國田地還要大。對美國人來說,以他們的人力根本耕不完,也吃不完他們耕種的收成。
錢汝君想要確認的就是讓每一個人的收成,都能夠足夠他們自己解決過繳稅。
得朝廷的稅收也不能全部依賴農民,而是必須把大部分的稅收轉嫁到商人身上。畢竟只有商人能夠收穫更多的財貨。
對於這種不是靠自己生產就能辦到的事情,對錢汝君來說反而是最麻煩的。
如果辦不到,錢汝君大概會放下不管。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先諸軍還是想收復南邊幾個,國家,而發展到南方去,因為她喜歡吃的水果,要還是南方的水果,這些水果移到北方來耕種,就有些不對勁了。
當然空間裡的水果,長勢都不錯,但是錢汝君更想讓每個人都吃到這樣美味的水果。
當然,如果想讓大漢都吃到好吃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