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如雲的清悅嗓音誦出動人的詩篇。
“送別
松下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平實的詞句,簡明的敘事,頭兩句敘事,送別朋友。三,四句講出了朋友要隱居的原因。末兩句闡述了作者的瀟灑,閒適之意。對朋友說,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白雲無窮盡足以自娛。
這首詩可說是把畫中景物都描述了個遍。還表達了一種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意。儘管朋友隱居是因為“不得意”,但作者卻很豪邁地說出了後兩句,足見其心意。更妙的是,詩中有兩個人,畫中卻只有一個人站在老松之下,引人遐思……到底哪樹下之人是送人的,還是被送的朋友?但無論是作者,還是朋友,站於松下時,定是在眺望著遠方。而他眺望的是漸行漸遠的朋友?還是那無窮無盡的白雲呢?
在思索詩中的含義時,也在想,這詩竟和我的有些意境相通。不由想宴池瞧去,誰知他馬上就感受到我的目光,轉過頭來。我們目光相接,我有些尷尬,忙低下頭,腦中卻還留著剛剛他見我尷尬而露出的開心的狐狸笑。
那麼,就剩下我一個了。我仰起頭,看向兩位評委。卻見他二人盯著桌案上的詩卷,正在討論什麼?
然後,我看到李大儒抬起了頭,看我的神色凝了凝。隨即,我終於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雲夕。”
作者有話要說:
☆、三十八章 詩魁誰屬?
作者有話要說: 調查一下哈。詩才大賽中的所有詩,你更喜歡哪一首?或是哪一個題目?
經過之前的幾輪比試,大家對彼此的詩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此時四人中三人都已吟誦過自己的作品,現下只餘我一人。而其餘三人又對我會做什麼樣的詩很好奇,故而,當我輕盈起身,立於案前後,大家的目光也隨之而來。
因為同是女子,我在韓清的目光中感覺到了一種同氣相惜的意味。我們目光相接,各自微笑頷首。
而甄有才,他好似忘了自己是來比試似的。從他讀過自己的詩作後,他就好像卸下了包袱一樣,自在無比。此時,倒好像是平日裡與好友對詩一樣,眼中閃著期望的好奇,急待聽到對方的佳作。此人,真真的是有一顆赤子之心啊!
看著宴池向我打過來的V字手勢,一絲淺笑情不自禁地綻開在嘴角,被那笑容帶出美好弧度的雙唇輕啟,一首五絕便如空谷清泉般湧了出來。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短短的幾句道完,眾人竟有些懵然。韓清看著我的眼中閃著疑惑,繼而低垂下頭深思。我看了看前面桌案後的兩位評委,微微一笑,輕施一禮後落座。
一片寂靜,帶著些許懵然,帶著些許迷惑,帶著些許深思……
宴池略思慮下,恍然抬頭,眸中的異彩竟是如此絢爛奪目……
“李先生,您看,此詩如何?”蕭逸請教道,眼中笑意卻是滿的漾了出來。
李儒看著蕭逸道,“蕭學士怕是早有評斷了吧!”眼中同樣含著笑意,一種惜才之意。“誠然,這首詩聽似脫口而出,句句明白如話,字字平淡無奇,似乎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挑出來推敲、玩味的地方。可也正是這“明白如話”,“平淡無奇”,形成了此詩最大的特色:含糊其辭,妙在其中。”
蕭逸認真聆聽,時不時地點一下頭,表示贊成。
李儒續道,“全詩只有區區20字,卻涉及到三個人物:尋者、童子、隱者單從詩題便可看出詩中的主角應該是隱者,因為他是“尋”的物件,可是,詩中的四句詩對隱者沒有一絲一毫的明確交待:其身份、氣質、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隱在詩句的背後。這不是含糊其辭嗎?”
, “卻是如此。”蕭逸道。
“而若細心地品味詩句,又不難發現隱者若即若離,時隱時現,活躍在詩句營造的畫境深處……詩中的古松、白雲、青山、童子、草藥,哪一樣不與隱者有著密切的關係?”李儒言至此,轉頭看向那幅由流雲居士所作之畫,不由慨嘆了聲。
“時隱時現,若有似無,正是隱者的特點,其意境由於這畫兒同根同源……”
蕭逸也看向那畫卷,輕道,“身居雲山,遠離塵世,與青松做伴,與白雲共遊。童子相依,採藥為樂,濟世活人,性情高潔,隱者之風也。”又讚了一句,“好不閒適自在!”心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