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一開始只是試著做的西明武兩口子現在很明顯地忙不過來了,這還不用他們送貨呢,每次西明文送自家吃食的時候直接就給捎帶過去了。
西明武就和老爺子、大哥商量能不能把他大舅哥叫來一起做豆腐賣。其實是說給西遠聽的,這些主意都是西遠幫著想的,他們不能悶不吭聲的自作主張。
二嬸也很緊張地看著西遠,他和這個大侄子接觸還不是很多,自己和西明武這個決定間接的就是在幫助自家長兄了。她和西明武心裡對大哥還是感激的,做人不能忘本,當初他們沒有生計的時候可是大哥拉把他們一把的。
“按理來說叫你大舅哥過來是對的,你們前幾年也多虧了人家。”老爺子話沒說死,他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眼睛雖然沒瞅著西遠,心裡也等著西遠拿主意,這些生意上的事情他雖然不懂,但是這些做法可是自己獨有的秘方,要是叫李家大舅來了……
西明文也是心裡有這個顧慮,倒是不怕拉把別人一把,就是怕人家把做法學去了,另起爐灶擠兌自家生意,那樣擎等吃虧。
“那就讓李大舅來幫幫二叔吧。”西遠明白爺爺和父親心裡想法,估計二叔心裡也有這個顧慮,不過他因為接受過大舅哥的恩惠,所以顧慮中要打些折扣。
二叔家做的豆乾、腐竹什麼的技術含量本來就不高,只不過沒有人想到罷了,豆腐匠們只要肯用心琢磨,也能琢磨出來,只有滷製的豆製品,因為涉及到滷料的配方,所以一般人琢磨不出來,自家的滷湯配料只有西遠自己清楚,連西明文夫婦都不明瞭裡面都有哪些東西,每樣該放多少,想洩密也不可能,沒了這層顧慮,所以也就不必糾結了。
“小遠啊,真讓你大舅過來啊?”二嬸不敢確信又問了一遍。
“二嬸,我還能騙你們嘛,明兒您就回一趟孃家,如果大舅肯過來,您就讓他來。”西遠很肯定的說。
“哎,好,好,我明兒就去。”二嬸激動地都有些語無倫次了。當初他和西明武兩個投奔孃家,楊家莊的人很是瞧不上,覺得出嫁的姑娘還回來掛啦孃家沒出息,一看就是沒掌好眼,找了個窮婆家。
可是誰讓當初相親的時候,她透過門縫一眼就相中西明武了呢,死活都要嫁,害得這麼多年家裡父母大哥都在村裡抬不起頭,覺得閨女沒找好人家,需要孃家幫扶才能混個溫飽,尤其大嫂,話裡話外總刺搭他們,西明武儘管脾氣火爆,但是也一味的忍著,還不是陽陽嘴裡叨咕的什麼“英雄氣短”嘛。
如今好了,自家不但有了生計,還能幫扶孃家,她再回楊家莊也能仰頭挺胸了。
等二叔一家走了,老爺子就把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儘管他相信李家大舅的為人,可是李大舅可不是一個人過日子啊,誰知道誰會有什麼私心呢?
“沒事兒,爺,二叔家的大進項還是滷豆乾,別的都是帶著賣,別人以後要是想做,就讓他們做,也省得二叔二嬸起早貪黑掙那辛苦錢,咱就專門賣滷豆腐乾就行。”西遠解釋道。其實還會影響收入的,為了安慰老爺子只能這樣說了。
“爹,沒事,人家聚得樓只認咱的豆腐,別的都不要,他們要做也是賣給別人。”西明文每天去送貨,所以比較瞭解自家和聚德樓之間的往來。
“就是,他們光會做也沒用,關鍵是得賣的出去。”西遠心裡朝自家老爹豎了豎大拇指,看來常去聚德樓也讓老爹長了見識。
第二天一大早二嬸就催著西明武套上驢車和她一起回孃家,她是個爽快人,想做什麼就風風火火地要實行。
本來二叔家做豆腐,西遠想著把豌豆莢借給他們用,不過二叔不肯,爺爺也捨不得累著他的寶貝驢,而且豌豆莢每隔兩天還要去送一回貨,所以西明武夫婦把自己成親以來兩口子精打細算攢的兩吊錢拿出來,這還是去年大哥家還的呢,前年小遠生病他們一點沒留的拿來給孩子買藥,大哥家一有錢了馬上還了回來。
西明文夫婦又借給了他們二兩銀子,花四兩買了一頭毛驢,西陽和小勇也學著西韋衛成的樣兒,給自己家的驢起名字,弟兄兩個憋了好幾天,覺得毛豆角啊、豌豆莢啊這些好聽的都被大伯家給用了,他們該用什麼給自家的驢起一個好聽又合適的名字咩?
最後還是西遠替他倆拿了注意,毛豆角、豌豆莢之類的被自己家用了,就建議他們從瓜果裡取,比如今年夏天給他們吃的香瓜,就叫羊角脆,和驢臉一樣長。兩個小傢伙一聽,真的哎,還是大哥說的這個好,所以二叔家的驢理所當然的被冠名為羊角脆。
二叔把羊角脆套上,車已經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