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住的地兒能在一個屋子過,那樣還不得臭死!奶奶一說兩個小的就捂鼻子,好像臭味已經出來似的。
西遠無奈,最後在西廂房的邊上挨著另起了半間房子,把這作為廁所。廁所用的是蹲式馬桶,馬桶是找石匠用大塊石頭雕刻出西遠要求的樣式,底下又找陶窯專門燒製的類似現代下水管樣子的陶管,陶管一直下到地下三米深、冬天凍土層一下半米多的地方,然後再向外向屋子背後延伸出去。
廁所裡面放了一口缸,裡面盛著用來沖刷廁所的清水。旁邊就是做吃食的灶房,灶房裡面因為總燒火,同廁所中間又建了火牆,所以廁所裡面冬天一點也不冷。
這才是低調的奢華啊,孫葉心裡感嘆。
孫葉一邊欣賞西家院落,一邊心裡琢磨怎麼把果酒的配方要去,這一定又是個大進項。
西遠看孫葉眯著眼睛一副算計的模樣,就知道果酒的配方保不住了,好吧,反正自己也是能夠得到利益的。
晚上,孫葉就歇息在了西家,西遠把衛成的房間給孫葉住,西韋的給夥計。自己領著兩個小的住。兩個孩子都有點喝迷糊了,早早地就上眼皮跟下眼皮打架。西遠給他們洗漱乾淨塞進被窩,兩個小傢伙睡得呼呼的。
第二天,孫葉派夥計出去把鴨鵝收購足了,然後駕著馬車離開了西家,兜裡裝著做果酒的配方,嗯,不需此行。
他來西家也沒空著手,帶來了一幅木製燙金楹聯“德為至寶一生用,心做良田百世耕”,西遠一看這幅對聯上的字就想捂臉,這不是他平時沒事兒時候叨咕過的嗎?以前在網上沒事看到的,現在,嗯,掛在他家堂屋八仙桌後的牆上,看著正好相得益彰。
楹聯中間是一幅山水畫,畫下襬著的也是孫葉帶來的一對細瓷插瓶。
好吧,這三樣東西一擺好,的確有一些耕讀世家的氣象了,看在自己幫他賺了那麼多錢的份兒上,孫葉還是很細心地準備了賀禮。
家裡別人看到孫葉給拿來的賀禮都覺得太貴重了,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有錢人家才能用的玩意,自己一個農戶人家怎麼買得起、擺的起。
不過看西遠沒推辭,他們也沒說什麼,雖然和孫葉也算熟識了,可是平常涉及到具體事情都是西遠在和孫葉談,人家又是送的賀禮,太推辭不要也不好。
西遠撇撇嘴,這些東西說不上是孫葉家裡不稀得用的呢,嗯,這樣說也不對,最起碼那幅對聯應該是新做的。
堂屋八仙桌前,西韋和衛成看著燙金大字正大聲的念著,這是哥哥平時叨咕,他們記下,去聚德樓跟孫葉顯擺的時候說的,沒想到現在就掛在了自家牆上,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
奶奶和爺爺笑眯眯地聽著小孫子給他們讀楹聯上的字,外面陽光和煦地撒進來,忙碌這麼許久,家裡現在才徹底恢復正常。
☆、第48章 懶病上
日子過得很快,剛歇息沒幾天,就又忙碌了起來。首先是二叔家的生計問題,西遠想著二叔會做豆腐,那就從豆腐入手好了。
這裡做的豆腐只分為兩種:豆腐和幹豆腐(千張),西遠就教了二叔豆腐乾、油豆腐、腐竹、油皮(豆漿上層浮皮煉製而成的)的做法,其實西遠也不大明白具體操作步驟,只是大概的說一下,二叔和二嬸沒事的時候就琢磨,琢磨來琢磨去還真叫他倆給做出來了。
然後西遠教他們怎麼做五香豆腐乾和麻辣豆腐乾,麻辣的分為微辣和麻辣的兩種,這些做起就簡單了,家裡有現成的滷湯,只要根據滷製豆乾的要求適當的新增還是減少材料就可以。
做出來的豆製品,不管是滷過的還是沒有滷過的,統統送到聚德樓西記櫃檯去賣,聚德樓需要的豆製品,再從櫃檯去買,當然價格比零賣的要優惠很多。
西遠早就和孫葉說好了,以後聚德樓用的豆腐什麼的都由西家給提供,孫葉一點都沒猶豫地就答應了。
聚德樓每日消耗的豆製品數量很大,像新鮮的豆腐和幹豆腐不好存放,西家就不給提供了,剩下的滷豆乾、油豆腐、腐竹、油皮這些不怕凍不怕放的,直接每隔兩天西明文趕著驢車同自己家的吃食一起送過去,然後聚德樓再從彥綏城往另外兩處送一批。
由此,西遠又免費給了孫葉幾個用豆製品做菜的方子,喜得孫葉一邊拿著方子一邊樂,這哪是方子啊,這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滷製的豆乾分為幾種,一種是可以做菜用的,塊兒稍微大一些,一種是小塊的,可以直接裝盤上菜,還可以買了當零嘴吃。
因為聚德樓的消耗量越來越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