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失望,又很快收斂,她此前誤信了馬氏所言,只道聶償恩分家之後便不聲不響離開杏陽,數年來毫無音信,這次回縣裡也未曾上門拜見,她雖對此子心有愧疚,但不喜其性冷如鐵,當日宴請便順了聶家的意願未曾給他下帖子。可前些日子丫鬟打聽來,這聶家在東山村風評不佳,分家亦是因為聶大富賒欠的八百兩賭債,至於當年她留給兒子那一筆銀錢,早被聶大富輸了個精光。
如此看來,倒是她一直誤會了聶償恩,這個孩子,是個好的。
反倒是向文……他於聶大富和馬氏的溺愛之下,難免小性了些,將來還需慢慢規勸才是……
林氏的沉默讓沈向文心裡不安,眼中的陰鬱一閃而逝。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寫這個故事一開始就想寫洪災,今年夏天的洪水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天天怕下雨,夜夜怕潰堤,儘管我沒有住在長江邊上= =,當然,也有很多讓我感動的人和事。
我專門去查了98洪水的一些資料,很震撼,這篇故事裡關於水災一段,有些細節是真實發生過的,儘管我寫的是快餐文學,但偶爾也希望它傳遞一點正能量。
希望年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第63章 農門天驕12
這一日,縣衙門口浩浩蕩蕩來了一群村民,他們有的推著板車,有的揹著揹簍,裝得大半是糧食,還有些衣服被褥之類。
為首的老人家約莫五六十歲,頭髮花白,臉上溝壑縱橫,舉止帶著農村人特有的樸實,他對兩位衙役施禮道:“官差大哥,小老兒乃普安村裡正,村裡聽說聶大人正在徵糧,咱村雖不富裕,但還能籌措些物資,這些東西都是村裡一家家攢下來的,大家一聽說是聶大人所需,連最摳門的幾戶人都難得大方了一回,東西雖少,多少是份心意,煩請官差大哥轉告聶大人。”
“是啊,聶大人幫咱除了村中一害,如今大人有令,咱怎麼也該響應不是?”一個腰粗膀圓的大漢介面道,引來身後不少村民附和。
這一大群人圍在門口,不少路過的百姓都聚攏過來。
不遠處,又有十來個人抄著手過來了,他們用蠻力將百姓擠開,有人本想抱怨,一見這幾張臉,紛紛認慫地轉過頭去,縣衙門口的衙役們也立刻打起了精神,幾雙眼睛像捉賊似地牢牢鎖定他們。
來人正是王狗子和他的一群手下,他冷哼道:“看什麼看?沒看過大英雄大大大豪傑嗎?別看咱混,咱也認識幾個字,也懂得知恩圖報。”王狗子鼻孔朝天道:“瞧瞧遭災的那些個縣,那慘的,嘖嘖……咱光聽都覺著難過,要不是有聶大人為咱保住了杏陽縣,咱如今還能這麼逍遙?咱雖沒錢,好歹有一身力氣,只要聶大人一聲令下,管他水裡來火裡去 ,咱二話不說打著光棍兒就上,怕它個卵!”
一通粗鄙的話臊得現場諸人面紅耳赤,他們中許多人不忿聶償恩以本縣之物力救助它縣災民,可如今一想,若不是聶大人,或許他們早已落難,和那些他們吝嗇幫助的人一般,無人可依,無家可歸。
這時,一位穿著青色官袍的年輕人從衙門裡走出來,眾人見了他紛紛跪拜:“參見聶大人。”
楊昭望著眼前一群赤子百姓,他們或許只是販夫走卒,或許只是油子混混,可這一刻他們氣魂寰宇,足以傲霜雪!
他抑制胸中激盪,深深地躬身行禮,真誠道:“子惠何德何能,諸位高義沒齒難忘。”
人群紛紛避讓,急道:“聶大人,使不得啊!”
楊昭固執地拜了三拜,肅容道:“如何使不得?子惠三拜,一為黎民,二為鴻國,三為天地有正氣!”
此話一出,擲地有聲,楊昭身後官吏無不動容,他們如同聶大人一般行了三禮,面對這些平頭百姓,第一次彎下了脊樑。
就在杏陽縣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之時,數輛馬車緩緩駛進了湖州府城,城中官員夾道相迎,生怕怠慢了貴人,那車裡頭坐的,正是此次朝廷派遣來督治水患的欽差,以及一眾對治水頗有研究的隨行官員。
這欽差素來秉性剛勁,湖州知府本欲設宴接風,被他斥道:“如今湖州百姓深陷水患之苦,爾等上不能體君心,下不能安黎民,竟還想著擺宴?有這閒情逸致便請自去,本官可沒這工夫!”
斥得湖州官員各個臉色青白,心中惱怒,又忌他乃天子近臣得罪不起,只得賠笑。
欽差召集眾人,連夜梳理湖州災情,如今上游暴雨不停,洪峰一波接一波,洪災已不止湖州一州,只是比起其餘諸州,湖州情況最為嚴峻。他在翻看卷宗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