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得的官職,但在公堂之上,秀才可以自稱學生,而且不用下跪,地位跟普通人比起來可以說是超然的,哪怕在科舉制度的等級裡,秀才尚在底層。
“這就是令郎?”李夫子甚是嚴肅的看著對面的父子倆,來他這兒上蒙學的學生,父母大都是生意人,農家能出的起束脩太少了,特別是這幾年年景不好,學堂裡幾乎沒有出身農家的學生,之前他可能還不太喜歡商人家的孩子,但是現在習慣了,也就沒有那份偏見了。
“是的,這就是小兒顧承。”顧川邊說著邊不經意的給兒子使了個眼色。
“夫子好,我是顧承,馬上就要四歲了……”
白白嫩嫩的小娃娃,一本正經的強裝大人說話,本身就很容易戳中老人家的萌點,李夫子也不例外,他之所以選擇開學堂,一方面是因為生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喜歡孩子。
因為只是蒙學,所以在收學生之前也不會考校什麼,認了人,說了規矩,交了束脩,就算是把學生收到學堂裡了。
“那孩子就麻煩您了。”臨走之前,顧川依舊恭恭敬敬,給李夫子做足了面子。
李夫子的確是滿意,商人向來市儈,喜歡用錢辦事,過來送孩子的家長,少有能夠做到尊師重教的,就算心裡頭有,言行舉止也免不了粗鄙,這個顧掌櫃難怪能從廚子,變成糧店的掌櫃,單看行事作風,就知道是個懂規矩的。
給人伏低做小這種事兒,顧川沒少辦過,之前他都能求著店小二辦事兒,如今對兒子的夫子多幾分尊敬,於他而言算不了什麼,很多時候,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須要能屈能伸才可以。
雖說是把兒子送去了學堂,但是顧川兩口子卻一點兒都不輕鬆,早上把人送過去,傍晚把人接回來,重點是還得讓兒子教他認字。
顧川不光是自己學,還讓孫氏跟著一塊兒學,美名其曰‘不能浪費了束脩’,交一份銀子,三個人都學,可是佔了大便宜的事情。
不過,這可苦了孫氏,她不像顧川那樣能夠‘作弊’,真的是一點兒基礎都沒有,而且又已經20歲了,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當然比不上小孩子了,所以要想把當天學的東西記住,非得花上大半天的時間不成。
“要不然我還是別學了,根本就沒這個腦子,與其花時間在這上面,我還不如多養幾隻雞呢。”孫氏把兒子留下的紙張放到一旁,實在不想看到它了,上面的那幾個字,都學了好幾回了,按著順序來,她知道哪個念哪個音,但是把順序錯開,就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這人跟人就是不一樣,以前她還覺得她比她男人要聰明呢,現在看來,自己還差得遠呢,最起碼人家一刻鐘能記住的字,她得花上大半天。
“再堅持堅持,等以後鐵蛋有了弟弟妹妹,你也能教他們認字。”顧川勸道,兒子以後可是要官居一品呢,當孃的大字不識一個,也不太好,給兒子丟人不說,將來也不好融入到那個圈子裡去,難受的還是自己,所以趁現在年輕,而且還有機會,能學就得學點兒。
孫氏可不知道自己兒子是未來的一品大員,她是真覺得自己認字沒什麼用,既不用看書,也不用寫字,至於教鐵蛋的弟弟妹妹認字,她男人來做就可以了,完全用不著她。
所以哪怕顧川說了再多,孫氏也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顧承在學堂待了三個多月,臨近年關才放假,但是人家已經能夠認識400多個字了,孫氏也就剛剛學會20了,連兒子的1/10都比不上。
“唉,娘你也太笨了,我一塊教的,爹全部都學會了,而且都開始照著書上寫了,你怎麼才會這幾個字。”顧承小臉上全是無奈,明明他在學堂裡是學的最好的,夫子幾乎每天都誇他,怎麼他娘這麼笨呀,一點都不像他跟他爹。
孫氏點了點兒子的額頭,“娘要忙著做飯,還得給你們爺倆做衣服、打掃衛生,哪那麼多時間認字,學不會很正常,再說了,娘是女人,不認字也沒關係。”
顧承已經不會被他娘這一套給糊弄住了,“爹還忙著糧店呢,不一樣也學會了,娘就是偷懶,沒有認真學。”而且還有那麼點笨,他爹也沒認真學,但就是學會了,而且字寫得比他還好呢。
這孩子,孫氏生硬的轉移話題,“後天回老家去看你爺爺奶奶,到時候你可別說上學堂的事兒,知道嗎?”孩子能吃好喝好,大嫂都已經看不順眼了,要是知道還去了學堂學習,非得鬧翻天了不成。
顧承雖然聰明,但也不過是個四歲多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理解大人們的那些彎彎繞,不過這倒是不妨礙他聽他孃的話,反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