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春花自然點頭答應,又問了些定遼前衛的事,塗三爺也沒去過那裡,並不知道那邊的情況。
驚喜的是田掌櫃還認識魯千戶,並瞭解些他的情況,其實也不算是意外,定遼前衛下屬五個千戶所,魯千戶就是其中之一,在定遼前衛也算是大人物了。
魯千戶四十多歲,家裡只有一妻,沒有妾室,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聽說魯夫人還懷著一個。這人仁義豪爽,濟困救貧,在定遼前衛也頗有些名氣。也確如於娘子所說,千戶所裡魯家的親戚並不少,有十餘家,都是陸陸繼繼投奔而去的。
這些訊息對春花是非常有用,因為於娘子那時並沒有與春花說太多魯千戶的事情,其實她做為一個後進門的年青媳婦,也並不太瞭解。眼下春花也是這樣解釋的,塗三爺和田掌櫃也沒有奇怪,在這資訊流通非常差的時代,這種情況很常見。
春花聽了田掌櫃的介紹放下了心,魯千戶是個好人。田掌櫃還吞吞吐吐地暗示了魯千戶的夫人不賢吝嗇,春花記在心裡,又請教了田掌櫃定遼前衛那裡的風俗人情。
請田掌櫃為她定了兩輛車子,然後春花收拾好行李,又在廣寧府買了禮品,據田掌櫃說,定遼前衛那裡比起廣寧府又差得多了,很多東西都買不到,那裡的人也分外喜歡廣寧府出產的物品。還有留兒也漸漸大了,能吃些糕餅點心了,這些東西必須備足。
作者有話要說:
☆、第八十一章
只過了兩天,田掌櫃就通知春花明天一早就要出發了,領軍械的兵士們已經辦完了公事。
因為田掌櫃事先打好了招呼,所以時間雖緊,春花也準備妥當了。方太太很是不捨,畢竟處了一個多月,於娘子是那樣和氣懂事大方的人,拉著春花的手哭了一場,又備了豐盛的酒菜送行。
說了些依依不捨的話,又約定到了定遼前衛後讓人捎信來,春花便坐上了田掌櫃幫著僱來的車子,與一隊兵士、十幾個商戶、還有幾個出門辦事的人一同出了廣寧府。
春花事先曾問過塗三爺和田掌櫃,為什麼要與兵士同行。原來過了廣寧府,少有居民,盡為軍屯,地闊人稀,很多地方空曠如野,偶有豺狼出沒,隨兵士出行自然要安全得多。
更何況處於一個衛所的兵士與商人間本就認識,於行程中,兵士保護商人,商人往往會請酒吃席,正是互利互惠。
眼下也是這樣,先是定遼前衛最大的鋪子的掌櫃孫掌櫃在驛堡請吃酒,然後是一個姓劉的掌櫃,第三天是田掌櫃,那些小些的商鋪便合夥請客,井然有序,顯見是大家商量好的。
在離開廣寧府之前,塗三爺當著春花的面,給了田掌櫃十兩銀子,請他安排好於娘子等人一路上的食宿。按這裡的物價,這些銀子是足夠春花這些人用了,因此,春花每天不用自己操心食宿,都由田掌櫃來安排。
而且同行的商戶中也有一個女眷,正是定遼前衛最大的鋪子孫掌櫃攜帶的妾室,並帶了個小丫環。孫掌櫃的鋪子是一家大商行派往定遼前衛的分鋪,銷售各類雜貨。
因為都是女眷,休息時春花便與和氏湊到一處說了一回話。
聽她說,孫掌櫃是商行東家的遠房親戚,所以才謀得這個掌櫃位置,他在定這前衛已經有一年多了,各項事情也都理清,這次便藉著採購貨物將家小接過來。因為地方偏遠,孫掌櫃的妻子體弱,又要照顧孩子,便讓和氏過來了。
和氏原是孫掌櫃太太的丫環,是孫掌櫃太太見自己不能同丈夫到衛城來,將她由通房丫頭抬為妾室的。她相貌不錯,又收拾得整齊:頭髮上插著兩隻金簪,兩耳掛著金耳墜,手上戴著兩三個金戒指,手腕上一邊一隻銀鐲,身著銀紅大花緞夾襖,蔥綠竹紋裙,見了春花一身樸素,只戴了幾件銀飾,便有些傲氣。
此時的人極重婦人打扮,就是貧家,也少不了用上幾件銀飾,實在沒錢的人家,也會戴上些包銀的東西,要知道女人身上的首飾也就是家裡的門面。
春花對和氏的倨傲不以為意,只笑著說家常話。
沒想到剛剛與兵士們說話的孫掌櫃竟又踱了回來,立在春花與和氏身邊笑著問:“於娘子是要去投魯千戶的?”
這孫掌櫃年紀不大,三十歲左右,相貌周正,因是大家族出來的人,又讀過幾天的書,同和氏一樣,也有幾分傲氣,對田掌櫃這樣的小本經營的幾個人並不多說話,眼下倒是對春花笑眯眯,一副好說話的樣子。
因是路上休息,春花與和氏便站在路邊,坐了一路的車,只想站著散散,見孫掌櫃過來搭話,春花便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