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在了。
⑺、邊見:執著斷、常二見。就是說認為目前的一切都是永恆的,就是執住了“常”;認為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都完了,這就是執著於“斷”。
這個就是兩個邊見,就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以非常狹窄的世界觀來看世界,就象那個井底之蛙。
⑻、邪見:低層的世界,會存在各種不正確的思想,你的腦子裡裝滿了邪見,那這個正見,你也聽不見了。
⑼、見取見:執著我們的見解是對的,稱為見取見。人都會有一個很深的執著,會認為自己見解才是對的,別人的見解都是錯的,這叫做見取見。
⑽、戒禁取見:執著不正確的戒律,稱為戒禁取見。例如人把這個吃素就當成了修佛,其實這個口欲只是眾多執著心之一而已,全部都要放下才行。
這六個根本煩惱妨礙我們解脫生死,其中嚴重的三大煩惱就是貪、嗔、痴,稱為三毒;
在這三毒中最嚴重的是貪,這個貪的執著心,就會形成這個愛,又叫做情。人都是為了這個情而活著,各種各樣的情,人高興不高興,都是為了這個情。
有情眾生,就是形成了各種各種執著心,也就是常人心,這個心就會影響到人以後的生生世世,這個就是人的稟性,習氣,使人沉淪不起。
〖三、滅聖諦〗:這滅有兩種含義,第一就是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這個又叫涅槃,就是罪業滅盡,功德圓滿。
第二就是指滅除掉各種貪嗔痴的執著之心,執著無一漏,就剩下那純潔的靈魂,這個墮落的生命就回歸了。
〖四、道聖諦〗:這個就是各種解脫出苦的方法,通往涅盤之路稱為道,這個主要的就有五停心,四念處和八正道:
1五停心:修習以下五種法門,能制止心猿意馬,然後得定而引發智慧,主要有五種的觀想:
不淨觀--對治貪慾--觀內身不淨,除色身愛;觀外身不淨,除淫慾愛。
慈悲觀--對治嗔恚--於怨親等觀,慈心與樂,悲心除其苦。
因緣觀--對治愚痴--觀生死中唯有十二因緣,其中無我,無作者,無受者。
界分別觀--對治我慢--觀十八界各界有各自之法,無有一合相之我。
數息觀--對治散亂--數出入息,繫心於息而得定力。
2四念處:又名四念住,所謂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四念住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四念處對治我們的常、樂、我、淨四顛倒。
①、身念住--觀身不淨:觀色身四大不淨,乃至外境亦不淨,以對治身體乾淨的顛倒想。
②、受念住--觀受是苦:觀六根所生受,及受的苦樂舍,三種皆是行苦,因為它無常變化,不能做主就是苦,所以觀受是苦對治樂的顛倒。
③、心念住--觀心無常:觀六識心生滅最迅速,無有一念停留,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在那兒變化,這個心是變化無常的,並不是永恆不變,所以要觀心無常。
④、法念住--觀法塵及一切法無我、無我所,而我們執著有一個我,所以我們要觀法無我。
4、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諦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①、正見:佛法才是真正的真理,正見,要排除邪見。
②、正思維:沒有貪嗔等煩惱情況下,依正見觀察、思維,如理地作出決定,故又稱為正欲或正志,心正則行為正。
③、正語:不妄語欺騙;不兩舌,搬弄是非;不粗惡口罵人或苛刻、酷毒之諷刺等;不作無意義及無利益之空談或花言巧語--綺語,不講這四種話語就是正語。
④、正業:而是正當的行為,戒殺生、邪淫、偷盜等。
⑤、正命:正當的生活要求,居士有居士的要求,僧人有僧人的要求,要正確的遵從。
⑥、正勤(正精進):精進努力離惡向善,即精進修行。
⑦、正念:不生邪惡之心念,稱為正念,反之則是邪念。從修行的角度來來說就是要憶念正法,如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及菩薩道等等修行。
⑧、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馳散,打坐入定。
這個四聖諦,八正道的法理,是一種小乘之法,最接近這個人間界的法理,也最容易為人所理解。
對生命有深刻體驗的人,就會發現這個佛講得非常有道理,產生了一種正信的心。
當年黎明智剛剛接觸佛法時,也就是從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